郭世卫 顾燕

“双减”背景下,为切实做到“教足教好、学足学好”,全面优化学校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善成小学以“教善,善教,以善为范;学善,善学,与善同行”为行动纲领,践行“善融课堂”规范模式,建构“善润社团”课程体系,完善“六善少年”评价机制,并进行了一系列“减负增效”的校本化探索与实践。

善融课堂,聚焦核心素养拔节,夯实减负增效工作基础

“善”即善思、善论、善言、善润、善评;“融”即学科边界融合、课堂内外融合、师生学研融合。我们坚持以核心问题设计为起点,让课堂有温度、知识有密度、学科有深度,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适切的情境导学,引导学生们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让学与思真实发生。

构建“善·融”12815工程,做课堂的践行者。首先,在时间上作规范。“1”即铃响后1分钟,落实学科素养提升的微训练;“2”即上课伊始2分钟,创设适切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8”即课尾8分钟,精心设计作业、组织展学;“15”即教师课堂讲授不超过15分钟,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在实操上明要求。要控制好“三条线”,即设计基线、教风基线和课控基线。教师要编制好导学问题,设计1—2个核心问题,组织1—2次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要把握好“三个度”,即教师对课堂的关注度、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抓牢“至善”校本研修,做课堂的先行者。第一,业务学习是“至善”校本研修的学习区。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业务学习,开展专题讲座、分组商讨、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等活动,还经常以分散自学的形式,引导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为专业成长留痕。第二,集体备课是“至善”校本研修的思辨区。学校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各年级学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能力确定主备人;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包括课题、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的文稿,并发给备课组成员;任课教师做好相关部分的教材解读,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集体讨论时,备课组教师充分研讨;教师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解读,进行二次备课 (可作大胆的个性化修改)。“双减”之下,集体备课着力探讨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实施“作业瘦身”工程,渗透“每日一题”“每日一读”“每周一书”等拔节任务,重点聚焦“作业批改、作业讲评、平行补救”三个方面,抓得住重点,稳得住要点。第三,校组教研是至善校本研修的展示区。学期初,学校教导处排好本学期的教研课表,确保人人都上教研课,让每节课都是一场思辨、一场研讨。第四,教育科研是至善校本研修的实验区。学科团队定期召开座谈会,明确研究任务、方法,落实课题管理,追踪课题进展;定期召开交流会,研讨成果转化情况,确保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落实教学检查,做课堂的较真者。学校通过听、查、谈等方式,常态化落实对教育教学的多项要求。“听”为巡听课制度,学校制定领导巡听课方案,明确要求,告知每位教师,并由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组成巡听课小组,每天不定时进行巡课,及时把巡听情况反馈到工作群。“查”是指学校教导处每月不定期进行两次抽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和后续跟进。“谈”是指学校每月就教学常规的方方面面组织一次调查访谈,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便于及时改进。

善润课程,聚焦五育并举的平衡,压实减负增效工作过程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作为师者,我们任何的努力,最终都落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而且是对“完整的人”的培养。

夯实阅读写字工程。我们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开设“善润”课程,每周一三五组织阅读,周二周四安排写字,让整个校园静下来、沉下去。在阅读方面,通过“善小领读者”推送适合各年级的阅读书目,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在写字方面,用好书法课堂、习字册,每生每周可选一幅自己最满意的写字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

注重体育、心育工程。我们每月开展跳绳、50米往返跑等必测项目的达标抽测,训、测、评同步推动,让每个孩子都有突破提升的目标与行动。另外,学校将跳绳作为全校体育校本课程,与大课间深度融合,逐步探索绳操及花样跳绳课程。心育方面,“心语广播”“心育小报”“心理健康周”等成为孩子打开心灵的园地;公众号平台开设“家教心语”“家长课堂”栏目,给家长育儿答疑解惑。

丰富校班社团活动。学校利用延时服务的社团活动安排,周一至周四以“善润”学科小社团课程为主,开展小古文阅读、主题阅读、趣味数学等活动,拓宽学科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周五以艺体类“善润”大社团课程为主,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遴选花样跳绳、羽毛球、乒乓球、足球、鼓号队、陶艺、插画、少儿写生、科学探索等20个高质量的校级艺体社团课程。学期结束,学校组织开展社团展示评价活动,从而提升艺体类社团服务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六善”评价,聚焦双减政策的核心,落实减负增效工作成效

构建“六善”好少年评价体系。在“至善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构建“六善”好少年评价体系,即善仁、善学、善思、善勤、善艺、善健,通过积分攒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多元化评价。每月一小结,每年一表彰,通过榜样引领,充分体现绿色测评的多元性,让每个孩子都闪光。

建构多元化绿色测评体系。依据“六善”好少年评价体系,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一二年级开展绿色测评游园活动,共设置“心健大冲浪”“爱拼才会赢”“童声诵读秀”“音乐小达人”等12个闯关点。还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一是体现公平公正,二是强化教育评价方面的家校共识。

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发现其在适应力、学习力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绿色测评制定个别化、精準化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学生日常表现评价表。一方面,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生活技能作为基本评价内容,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更加重视过程性、动态化的个性评价,聚焦孩子纵向的变化与发展。

孩子在学校的一天过得幸不幸福?笑容是最好的答案。这笑容是体验成功的笑容、满载而归的笑容、和谐生动的笑容、拔节生长的笑容,包含着学生灵动生长的印痕。“至善育人”,就是从完整的人、完整的成长的视角看待教育,让孩子笑着学习、笑着成长、笑着看世界。

学校将一如既往抓好“双减”工作,在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在“善”上着力,在“育”上聚力,真正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落到实处,办让人民真正满意的学校。

责任编辑: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