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莉

摘要:当代体育运动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也不断接近,这给运动员的心理带来巨大的考验。通常各个运动队都非常重视比赛成绩,这也无形中会给运动员们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因此,只有减少运动员心理压力,不断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才能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素质;路径

当代体育运动竞赛当中,所进行的不单单是战术和技术的竞技,同时也是意志和心理上的竞争与对比,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当前体育运动竞赛当中,运动员技术的差异性不断缩小,因而通常比赛到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比赛中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发挥出原有水平战胜对手,甚至超常发挥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成为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升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素质提升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保障

通常在临近一些重大比赛时,运动员通常在心理上都会表现出与往日不同的一面,比如兴奋、紧张、激动及恐惧等。有些运动员平常训练水平高,但一进入比赛就明显失衡,由此可知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提升很有必要。

(二)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在比赛中对比赛结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以及心理素质。因此,心理素质也是评价运动员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由于运动员在体育生涯中要经历很多事情,如果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就易产生挫折、焦虑、内向、厌练等心理,以至于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训练比赛,而具有成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则表现得意志力顽强,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动摇信念,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变压力为动力。

(三)心理素质是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内部驱动力

衡量一个运动员优秀与否不仅要看他在运动生涯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需看他在运动生涯中的综合表现,比如是否具备职业道德与体育精神、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力等等。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运动员将外在的教育需求转化为内在的要求,从而推动自己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及成因

(一)外在客观问题

赛场上或者赛事临近前,运动员们的心理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出现比赛过度竞争、自信心缺乏、斗志等消极情绪,此类情绪的产生最终将影响比赛结果。比赛环境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因为比赛环境的变化,赛场观众们的情绪变化、赛事次序变更、团队士气等。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导致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员本身的技巧差异性。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比赛,运动员因为本身运动技巧不足而输给其他运动员,这将给运动员带来严重的失落与挫败感,这是因为自身技巧不足所致的心理问题[1]。反向推之,因心理素质不过硬,也将致使运动员之间的技巧水平发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2)赛场上裁判员本身的偏差。一般绝对公平只属于理论上的界定,在实际的裁判过程中,有些突发事件或细微的差异裁判员有可能因为对运动规则的理解程度不同,而导致其临场判决的差异。但是不管裁判的判决是否公平合理,判决结果都将给运动员带来心理方面的影响,甚至刺激运动员在赛场上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一般体育赛事越大,则运动员心理紧张情绪也愈明显。(3)意外情况所致。在赛场上也经常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部分运动员此前动作失误,之后因为回想失误动作而导致后面的比赛趋于紧张。

(二)个人主观心理

体育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整个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运动员可能就感觉到身心疲惫,负面能量不断积聚导致情绪失控,甚至产生逃避的念头。也有部分运动员在竞赛当中,因自身求胜心过重,在比赛前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甚至所制定的目标远远高于自身真实实力,导致在比赛前、比赛中出现焦虑、焦躁等情绪,进而转变成巨大的压力,限制和影响了运动员正常竞赛水平的发挥。还有些运动员则是由于过于自信,盲目轻敌,一旦出现意外,比分落后,情绪和技术上就会受到干扰,导致比赛失利。

三、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升路径

(一)采取科学先进训练方法及理念

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和生活中,难免会因多方面因素导致负面性情绪的产生。通常过激的情绪反应常常使人失去理智,产生过激行为,导致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在平常训练中,应当采取科学、先进的训练方式及理念,培养运动员控制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帮助运动员及时缓解和排除因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困扰。一旦运动员在训练当中产生不愉快或者烦闷情绪时,教练员可采用意念诱导法、赛前分析法、情绪自我调控法等方法及时与运动员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促使运动员的情绪得以宣泄,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

(二)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过硬的心理素质,离不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支撑。人的文化底蕴越深厚,他的视野就越开阔,他的思辨能力,知识的内化能力就越强,他认识问题越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这样他就会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处变不惊,化不利为有利。但当前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偏重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而在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下的功夫还不足,导致多数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偏低。这是导致运动员缺乏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能力的原因,也是导致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及良好人际关系等不太理想的原因。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将对运动员文化素质育纳入教练员与运动员本身的考核体系当中,同时需要加速体育教育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体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运动员基础文化教育保障机制,科学安排运动员的训练与文化学习。

(三)做好赛前心理素质培养

(1)教练员赛前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引导,降低运动员的思想顾虑。比如教练员可以为运动员制定相应的任务指标,在赛中根据运动指标来衡量自身的状态,进而找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而不是过于关注对手表现,忽略自身的成长。(2)教练员应当做好运动员赛前指导工作,促使运动员能够仔细、深入了解自身与其他参赛者的技术特点、战术状况等,最好是针对人员的个性与心理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由此制定竞赛策略。同时教练员还应当在赛前引领运动员做好比赛模拟训练,通过对比赛训练的模拟,借助和正式比赛相似的环境条件,促使运动员的心理达到接近实际的效果。(3)教练员需高度关注运动员身体与心理的放松训练,借助这种放松训练的形式才能帮助运动员的将自身调整到最佳状态,避免因临近比赛而变得更加紧张。

(四)提高教练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

新时期的运动员大多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好,家庭教育方面更加注重个性的培养,他们思想更为独立、个性更为张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很强,优越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条件,促使他们对传统的家长式教育方式有些反感和抵触。因此新时期的教练员要驾驭好运动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生活、训练和比赛中以身作则,吸引和陶冶运动员,增强运动员的信心,间接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运动员心理素质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因此如果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不足,则很有可能出现因心理素质问题竞赛失败。所以,无论是在平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当中,运动员都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才是取得理想竞赛结果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娄虎,刘萍,金淑娇.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08):48-55+84.

[2]倪秀丽.体育传媒中透析心理战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6):231+233.

(作者单位:淮南市游泳射击水上运动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