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光宇

“形象”一词,是由“形”和“象”两个词构成的。“形”的基本意思是形体、形状和容貌等;“象”的基本意思是象征、物象、肖像、相貌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形象”一词的解释为“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辞海》中对“形象”的解释为,相貌、样子;用来帮助理解或引发思维活动的具体形状。[1]秦启文在《形象学导论》中认为“形象”主要有三层含义:一 指人、物之相貌形状;二 指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产生印象、观念、思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三 指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2]。

体育教师形象属于形象的一个层面,因此体育教师形象具有形象的所有属性,又有其特征属性。本文将体育教师形象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所谓个体的内在形象是指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与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及智能锻炼等状况的综合表现,即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总和主要包括师德形象、创新形象、学识形象、能力形象。外在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体魄形象、仪表形象、语言形象、教态形象。

一、体育教师的外在形象

(一)体育教师的语言形象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常需要教师精讲多练,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高标准的要求:寥寥数语将复杂的技术要领讲授给学生,还要使让学生心领神会,进而掌握这些技术动作,这对体育教师的语言功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表述中专业性词汇太多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太简单有时又不能说明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对技术技能的深刻理解、对所教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讲话的语气、语速在不同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室外上课时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能清晰的听到老师讲的内容这时就要求教师声音洪亮、语速适当;在向个别学生纠正动作时就要求教师声音可以适当降低但是语气就需要或严厉、或鼓励、或温和了。

(二)体育教师的教态形象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态既是教师人格、思想、道德、情操、学识教养的内在写照,又是教师仪表、风度、气质、性格、表情、举止的外在显现。良好的教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体育教师内在形象

(一)体育教师的师德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德形象是教师最基本的形象,自然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形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因此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锻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实现育人的重任,教师的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则更为直接。一个乐于奉献、富有爱心、责任心强、公平公正的体育老师会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二)体育教师的创新形象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去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各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创新,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体育教师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做一个创新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创新形象还会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形象是能够引起受教育者思想或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师形象既是教师的政治素质、教育素质、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其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个人素质的具体映照。教师形象不仅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而且也是一种显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有助于教师职责的更好发挥。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教学的良好进行。总之,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是由内外因素组成,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体育老师应注重学习提高,内外兼修,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一职业成为言传与身教的最佳结合体。

[1]《辞海》编辑委员会:词海(缩印本) [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814.

[2]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