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彬 凯里学院

新时代新形势,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人民期盼改善生活质量,旅游逐渐从传统意义的观光游向深度游、个人游、休闲游等方式转变,不仅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各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体育旅游是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旅游乐趣的一种特殊旅游方式,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相融合的新兴领域。对此,本文从省域体育旅游的视角,提出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分析内在“优势+劣势”,叠加外部“机遇+挑战”,为提高省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推动贵州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指导和借鉴。

一、影响省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客观反映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抢占旅游客源、提高体育旅游产业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旅游资源是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环境中具有吸引力、可作为旅游产品开发、能够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事物,包括山川河流、岛屿洞穴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遗址故居、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如果旅游资源不够丰富或者比较匮乏,就不能吸引游客的眼光和目光,省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也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二)体育项目是关键要素

旅游资源丰富是省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促进转化为体育旅游现实客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主要取决于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的组织是否有效、形式是否多样、体验是否宜人等。设置的体育类旅游项目,只有引起体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的足够关注,才能形成与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良性互动,达到互促互进的目的。

(三)旅游环境是重要关联

省域体育旅游产业是依赖性很强、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在转型发展中受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影响。政府政策可以对体育旅游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贵州省等省份实行的大都是政府主导型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能力;文化底蕴是体育旅游产业竞争的最高境界,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贵州形成体育旅游产业竞争优势。

二、贵州省域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劣势

贵州省在云贵高原的东面,体育旅游产业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劣势,必须扬长避短,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

(一)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涵盖12个国家级和57个省级风景区、7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具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为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

贵州省体育项目特色鲜明,分布有49个少数民族,是百越、苗瑶等四个民族的交融地,少数民族人数占全省总数的35%以上。苗族的上刀山、斗牛、玩龙灯,土家族的八宝铜铃舞、毛古斯、划龙船,侗族的踩堂、多高贝,水族的骑马夹、狮子登高、打鞋等体育项目以及质朴的民风社情、原生态的民间工艺、特有的服饰,为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吸引力。

贵州省红色资源底蕴厚重,曾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曲折以及最终胜利。革命先辈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为多彩贵州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会址以及革命文物。每逢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组织赴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的特色品牌。

(二)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劣势分析

贵州省山路崎岖、平原较少,有“地无三尺平”的形象比喻,虽然部分地区开通高铁、机场,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交通条件仍然相对落地,影响了游客对便利性的需求,限制了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贵州省内不同地域都打造各自民族体育旅游项目,部分民族风情园、民俗山寨存在效仿、雷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体育旅游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缺乏配套人才,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三、贵州省域体育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贵州经济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增长,物质基础明显改善,支撑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条件将得到较大提升。

(一)社会主义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大家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层次、更加多元、更加个性的“吃好”“穿美”等品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健康、时尚的外出旅游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二)人工智能时代

“互联网+”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与体育旅游产业的结合,带动了一系列崭新的需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变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下活动,无时无刻不与网络接触,途牛旅游、携程旅游等越来越多的“时髦”被人们接受,网上预订门票、宾馆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三)高速铁路时代

随着我国进入高铁时代,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就如同“兵贵神速”一样,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往“世界那幺大、我想去看看”,追求交通便利带来的愉悦体验。目前,我国高铁和动车里程均突破两万余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50%以上,总里程位列世界首位。途经贵州的贵广、沪昆高铁,使贵州也真正进入高铁时代。可以预见,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将持续增多,运营网络将更加成熟,距离不再遥远,“早晨在重庆吃小面、中午贵州丝娃娃”助力体育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

(四)全民健身时代

当前,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加登山、渡江、马拉松比赛等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每周参加1次以上锻炼的达6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亿多,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万多亿,观看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人数达10亿多人次,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成为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动力源泉。

四、提高贵州省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紧跟时代发展新形势,聚焦贵州省体育旅游新特点,提出不断提升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新对策。

(一)以优化政府主导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为切入点

单纯依靠政府干预的传统旅游产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贵州省体育旅游发展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和杠杆作用,确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新观念。省政府相关部门应改变原有的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主动转变观念、正确定位、优化职能,做好政策制定、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工作,重点对体育旅游产业进行宏观指导、监督和管理,着力营造良好体育旅游市场氛围。

(二)以打造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特色品牌为突破点

充分发挥山峦起伏、山川秀美等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攀岩、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等丰富的山地户外运动,并承办相应体育赛事,打造贵州山地运动大省;用好遵义会议会址、红八军革命遗址、史迪威公路24道拐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回顾历史、追思先烈中领悟红色基因的真谛,在追根溯源、盘根究底中探寻红色基因的由来,在熏陶熏染、换羽新生中思考红色基因的传承,打造红色旅游金字招牌,提升贵州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以创新贵州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点

信息时代,对人的“智”要求更高、对人的“能”要求更严。以促进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为牵引,积极更新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发掘体育旅游信息人才需求资源,注重需求牵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努力打破人才束缚,积极抓好现有体育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人才转变,提高人才质量。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体育旅游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优化体育旅游人才配置,提高体育旅游人才管理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为贵州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以提高贵州体育旅游产业服务水平为落脚点

提升体育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服务转变、服务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深入开展体育旅游宣传推荐,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做好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咬定青山不放手的定力,持续接力用劲,步步为营推进,不见效不撒手,推动贵州体育旅游服务水平上层次、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