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自阳光体育理念被提出之后,各类院校也愈加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阳光体育的开展对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改革高校体育管理制度、完善高校俱乐部、社团等组织,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旨在发展为高校体育事业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

阳光体育号召青少年学生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加强身心健康发展,阳光体育的开展得到诸多院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认可和支持,在高校体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且阳光体育的提出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体育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体育教学课程开展具有导向、规范和监督作用,因此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始终贯彻科学性、合理性和专业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育主动意识,传授学生科学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品质。体育课程规划和设置要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而定,目前,诸多高校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国家相关政策和院校利益,而容易忽略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个性发展,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和规划上均存在欠妥之处。

(二)课外教学活动管理不足

调查显示,我国除了体育专业院校以外,普通高校中体育课程仅被安排每周一节课,在这种体育课程的设置下高校体育事业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因此应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形式,通过对课外活动的规划和管理来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一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还有部分院校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因此课外或的开展效果也不甚理想。

(三)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之前阶段的教学形式大有不同,由于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学生管理工作也比较复杂,因此一定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管理原则,逐步深入、细化和系统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不仅要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还要尊重高校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还是局限在利用统一规定、考试制度等方式,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也缺乏科学公正性,对学生的评价成绩不能提出及时的改进建议和鼓励,很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应付考试的心理。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管理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首先在体育课程管理中要始终融入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健 康发展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发展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阳光体育运动习惯和意识。其次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打造更多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运动课程,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最后,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规划原则,准确把控课程时间、体系和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体育锻炼,同时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相应的复杂和简单课程,供学生灵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课程。

(二)建立和渲染良好的体育管理环境

一个良好的体育管理环境和氛围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环境应备受重视,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开展新颖灵活的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和竞赛组织活动中增强体育运动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另外,学校也可与社会团体、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三)建立健全体育管理考评、激励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质量和规模的提高不仅是号召更多的群体参与其中,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对运动实施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不断改正完善,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学校要综合考虑自身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体育活动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合作协调能力。

高校体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并在此指导理念下,通过不断地实践论证,不断提高和改善高校体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