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钰莹 刘志二 吉林体育学院

习近平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可见劳动是创造幸福的关键因素,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默默劳动的辛勤付出。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劳动可以创造幸福,而青年人是国家的栋梁,应从教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在专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以及劳动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运动康复专业是体医融合的特色专业,在实践教育中离不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但是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存在不足,认为劳动是体力惩罚,劳动与学历不相匹配等观点。因此,本文将重构劳动教育体系,并将其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增强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知与理解。

一.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2]。可见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贯穿学生发展始终的,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中的劳动培养。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观念指出:人与自然——劳动作为物质交换活动;人与社会——劳动是社会单独联系的纽带;人与自身——劳动确证人的本质[3]。劳动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起源于哲学的自然、社会与自身等方面,人类无法脱离劳动,并且需要劳动这种途径来证明创造自身、维持自身与丰富自身。

劳动的本质是发展人,解放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将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3]。因此,在高校的职业教育中,培养育人的同时更应该侧重劳动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包含三个学制层次,即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极少数地区针对特定群体需要还保留了初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可以分为中等、专科、本科三级职业教育,将三级职业教育衔接起来,其基本手段为专业、课程一体化设置和职高考试制度建设,使学习者可以在某一职业或技术领域进行连贯性地学习,从而培养专业功底深厚的高技能人才[5]。职业的学习又可以称为技术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获得某领域职业相关能力,利用与此职业的相关技能促进就业。因此,应该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并获得“1+X”证书,加强思想与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关联的必要性

魏艳平认为对于高校的学生,要在职业技术的学习中,给他们灌输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使他们体会在劳动之中、从业过程中的成就感;劳动实践不仅仅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而应该与实践、实训和专业实习具有同等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求[4]。因此,应该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在职业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渗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用课程思政案例与行业代表人物的经历来突出劳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课与实训课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艰辛,劳动后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

二.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以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为优势,打造运动康复专业应用特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本专业要求培养方式与岗位接轨,以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技培、实习实训、社会服务、康复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相结合为培养途径,能够在运动风险评估、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老年与慢性疾病康复等大健康服务领域,培养健全人格、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和具备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

三.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运动康复专业从业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离不开劳动,康复训练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技术动作的指导过程、康复师的手法治疗过程、借助仪器治疗过程、康复训练方案的评估与确定过程等。所以,针对运动康复专业如何开展与实施劳动教育,使其更好地为“大健康”事业与“体医融合”事业服务,值得我们深思。

(一)从职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

1.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的职业设定

运动康复师的职业设定主要围绕运动健康服务方面,包括运动伤病的治疗与康复,运动风险的干预与预防,康复体能训练与应用,运动矫治训练等。

2.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的岗位特点与职业要求

运动康复专业的岗位特点与职业定位可分为2 个领域:从事运动康复师或矫治训练师方向与从事运动防护师方向。

(1)运动康复师或矫治训练师方向:

运动康复师或矫治训练师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通过手法和仪器等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岗位的工作地点为运动康复中心等,服务对象为青少年或成人群体,具体为需要体态纠正与运动损伤后需要康复的群体。具体的岗位要求与服务特点为:①为青少年、成人提供1 对1 体态矫正治疗服务;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服务;②为青少年、成人提供1 对多体态矫正训练服务;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服务;③与患者沟通,提供持续治疗方案,做到生活方式的调整;④完善治疗记录和相关数据报告;⑤积极学习可用于治疗患者的新技术。在进行手法指导与仪器操作指导方面,可以非常好地融入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患者的身体达到健康,这是一种医者仁心的高贵品质。

(2)运动防护师方向:

运动防护师是指从事运动损伤预防、评估、急救、治疗、康复的人员。岗位的工作地点为运动康复中心、运动队、体育公司等,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众群体。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专业在不同领域当中,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从岗位的要求、工作特点、服务对象等多层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从各个领域层面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有所收获。

(二)从课程思政开展劳动教育

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分为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特殊人群运动指导、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与思政课程目标达成一致[7]。可以达到重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效能。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未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6]。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底蕴,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为精神内核,利用“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引领职业道德教育[7]。

针对运动康复专业的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内容,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例如:在主干学科的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的课程中,在应急救护的心肺复苏章节应强调让学生们进行动手实践,这就是劳动的一种体现方式。然而,部分学生开始暴露懒惰的个性,并主动放弃了实操练习机会。此时,教师应正确进行思想指导与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珍爱生命,刻苦勤奋等思政与劳动教育,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与懒惰的行为。由此可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更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在思政教育中强调劳动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并且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三)从实践角度推广劳动教育

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与实验:课堂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

(3)专业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培训、专业实习、运动康复服务技能实践。

(4)体育创新创业实践:体育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创业训练。

(5)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6)体质测试。

2.主要专业实验:

(1)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方法实验:熟悉掌握各种障碍的评价及训练方法。

(2)运动康复评定学实验: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3)健康测定与评估实验:能够设计个性化健康测评方案。

运动康复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劳动,具体策略包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建设综合性的实践劳动教育基地,激发学生劳动意识与兴趣;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提升课程育人的质量[8]。

运动康复专业特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动康复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例如,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和运动康复治疗技术等课程中,教师应该预留课堂练习实操专门让学生充分练习。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技术与理论指导,促进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专门设有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专业实践环节,更是让学生体验工作与劳动的不易,要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

综上所述,多数关于运动损伤康复的内容均需要以学生作为模特进行案例式讲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实践劳动示范,为患者评估与治疗,帮助学生养成劳动观,达到在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

四.促进学生劳动学习的方案措施

为了更好地将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具体推荐了以下三种促进学生劳动学习的方案措施,即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考评、举办技能大赛和通过课外实践进行“劳动体验”的三种促进劳动学习的方案措施。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考评

在新时代,应该推进学生的劳动观与价值观的养成并结合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考评,具体措施为制定学分机制,在实操考核中融入劳动占比与评分,并纳入学生期末考评总成绩,例如:在运动康复技术治疗的课程中,教师将Bobath 疗法进行实操演示,具体的打分可分为满分100 分,Bobath 操作占60 分,劳动表现占40 分,通过劳动的付出与专业能力的合理搭配,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教育考评分数。

(二)举办技能大赛推进学生劳动教育

为促进学生的劳动思想提升,可以适当地举办康复技能大赛,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报名,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磨练学生的精湛康复技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在实践与实操的过程中,体验治疗师的辛苦,劳动的辛苦,只有通过劳动努力,才能获得幸福生活。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好吃懒做的思想;从实际上,通过实操与实践的练习与培训,养成学生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使得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所增强;从思想上,学生们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磨练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五.小结

运动康复专业是“体医融合”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运动损伤人群进行运动伤害的处置,帮助患者康复。在康复实践的教学中融入劳动观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本文主要以具体的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为目标,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考评,举办技能大赛,通过课外实践促进劳动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促进劳动观的建设与形成,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