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纪云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后备人才于体育发展而言,如同水之源木,木之根,对于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基础的体育项目,从某种程度而言,足球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反观我国足球发展,无论在群众体育抑或是竞技体育层面,均与当前我国体育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严重制约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我国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校园足球政策,以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落后的局面。校园足球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校园足球人口、足球竞赛水平不断提升。在新时期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研究对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发掘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策略。

1 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动力要素

1.1 利好政策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我国校园足球经过十余年发展,不可否认目前已取得诸多成效,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落后的局面。校园足球政策作为国家政府部门为了促进校园足球发展而体现的意志,是顺应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最早有关校园足球的国家层面足球政策为2009 年4月颁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以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其标志着校园足球的正式启动。后续多年相关国家级校园足球政策层出不穷,尤其在2015-2017 年,国家层面的有关校园足球利好政策多达20 余项[2]。随后我国各级政府以及体育、教育管理部门针对校园足球发展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治理格局。

1.2 体教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

2020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3]。体教融合作为新时期我国党和政府立足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前行而做出的重大国家决策,是新时期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指导纲要。过去多年学校体育长期无法得到有效重视,校园足球发展显着乏力。在体教融合战略引领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将迎来诸多机遇,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将逐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体育课程逐渐开齐开足,相关体育活动以及竞赛不断增多,为校园足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此背景下,校园足球能够更为充分释放自身价值,活跃校园体育氛围,学生能够不断参与足球,不断提升足球水平。

1.3 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求

与体育大国相比,在竞技体育层面,体育强国更为突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全面性以及均衡性。因此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中,尤其要重视竞技体育均衡发展,尤其着重发展三大球项目[4]。于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相较而言,足球竞技水平显着落后于国际足球强国。三大球发展,首要在足球,核心亦在足球。甚至于从宏观层面而言,足球承载了数亿国人“世界杯梦”,发展足球迫切性不言而喻。

2 新时期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2.1 校园足球师资力量落后,教师专业水平滞后

从校园足球师资力量主体来看,其主要包括体育教师,通过教师开展一系列足球教学训练以及竞赛工作。近些年来我国各级中小学对于校园足球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促进学校内部足球更好发展。然而在当前校园足球快速发展之际,我国校园足球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以及教师专业水平滞后问题。目前除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外,相当大一部分省份存在体育教师严重缺编问题,甚至某些地区存在一个年级仅有一名体育教师现象。笔者在参与某校园足球发展课题调研中发现,诸多地区学校体育教师任务量较大,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教师较少,仅有的教师承担了较多教学任务。此外,目前校园足球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据《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报告(2015-2017)》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 人数为585348 人。其中具有足球专业背景仅为15594 人[5]

2.2 足球场地设施匮乏,校园足球开展乏力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我国约有18.6 万块足球场,其中校园足球场占比80%左右。看似绝对数量不少,但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2.93 万所,在校生达2.91 亿人的庞大人群相比,场地数量仍然不足,人均场地面积远滞后于国外足球强国[6]。尽管当前很多学校较为重视校园足球发展,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然而受限于学校足球场地硬件场地设施不足,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较为紧张,诸多学校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规模较少,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参与需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某初中由于足球场地较少,在校园足球发展中重点对于具有体育特长的校队开展,无法有效普及校园足球。可见当前校园足球场地紧缺形式之严峻。

2.3 校园足球开展形式化严重,校园足球重视度不足

在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广泛推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促进校园足球人口规模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即目前依然有较多学校在校园足球开展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在开展校园足球上重视度显着不足。一方面随着体教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尽管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但相对而言依然较为弱势,仍然有部分学校对于体育发展重视度不足,造成校园足球开展之后。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由于功利性导向,在发展校园足球中以追求足球竞赛成绩为追求,大力强化足球校队建设,对于普通学生足球教学发展较为忽视。笔者在于某地体育教师访谈中,其表示校园足球无法有效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中学校由于自身发展需求,将重点放在足球校队建设上,追求足球竞赛成绩。

2.4 训练与参赛体系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效益低效

校园足球要真正承担其促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功能,在实践中就要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完善训练体系,同时要不断促进竞赛体系建设,以竞赛促进训练实践,同时竞赛能够有效活跃校园足球氛围,选拔优秀天赋学生进入更高级训练体系,为足球竞技人才培养“添砖加瓦”。现实中对于如何开展校园足球训练活动目前依然尚无专门化指导,更多的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无法有效保证教学训练的科学性,促进学生足球水平长远发展。从竞赛体系建设上来看,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相对而言较为“混乱”,突出表现在当前赛事数量较多,但是赛事之间融合性不足,例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主办的校园足球竞赛在彼此积分认证、参赛资格、运动等级认证等方面存在壁垒[7]。此外,目前赛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同级别赛事之间存在连接障碍。

3 新时期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优化路径

3.1 壮大教师以及教练员队伍,优化师资准入渠道

首先,各学校要针对自身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引入体育教师,尤其要重视足球专项教师引入,提升学校足球教学与训练专业性。在教师招聘考核中,对于教师的足球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以及自身运动水平进行专项考核,选拔具有优秀专项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以此来充实足球专任教师规模。其次,各级校园足球管理部门要重视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目前国内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组织了多元校园足球系列培训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教师以及教练员培训需求。学校要不断积极推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教练员培训班,提升自身足球专项教学以及训练能力。最后,创新师资力量准入渠道。近几年我国诸多地区在不断探索退役运动员入校园担任体育教师以及兼职教练员[8],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目前已有一批退役运动员参与到学校体育发展中。一方面通过引入退役运动员入校员担任足球专任教师抑或是教练员可以提升足球教学训练的专业性,更加充分发挥退役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参赛中所积累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今后各地区可各积极引入各级专业队退役足球运动员进校园,担任相关足球教练员。

3.2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提升场地使用效率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校园足球场地匮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优化策略。第一,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加大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资金。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两大重要管理主体[9],其在发展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针对各地学校足球场地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划拨专款,以此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在此过程中对于资金的使用、场地建设监管等方面实行共建共管,优化场地设施建设。第二,从学校层面而言,今后要创新足球场地设施管理方式,促进场地设施集约高效利用。在开展足球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对于已有场地使用进行明确的班与班以及年级与年级之间划分,最大化利用场地空间进行专项足球活动。此外,学校场地管理主体部门要针对本校足球场地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编排,提升场地利用率,最大程度上确保场地处于使用状态。此外,目前已有学校在不断探索发展简易小型足球场地,利用人工草皮的方式在学校闲置空地区域进行足球教学活动,提高校园场域利用率。然而此举对于学校资金考验较大,不适合大规模采用。第三,学校可向社会购买足球场地服务。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已兴建较多足球场地,尤其在当前基础健身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大背景下,社会上具有较多足球场地。因此今后学校可不断探索将校队训练以及参赛等活动放置于社会足球场地。在此过程中针对场地费用资金等问题,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可通过与社会化足球场所管理部门进行积极协商。

3.3 加强校园足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重视发展校园足球

目前依然有部分学校在发展校园足球中存在形式主义,对于校园足球重视度依然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校园足球发展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尚未形成优先监管手段,由此造成学校在政策执行中不到位。今后各级校园足球管理部门要成立校园足球监督评价小组。以市一级教育以及体育部门为例,双方可就本地校园足球发展情况成立联合监管小组,协同合作,对本地区各级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进行联合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问责、约束制度供给,制定规范特色学校、试点县、试验区、训练营准入和退出等监督评价制度,采用末位淘汰制,加快校园足球质量工程监督评价体系。此外,今后要不断探索建立第三方社会评价。第三方机构接受政府的委托,实行抽检制,定期向政府部门、社会提供区域校园足球监督评价报告。最后,从学校层面而言,其作为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基层组织,在负责校园足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4 推动训练与参赛科学化开展,促进竞赛机制一体化推进

体育部门作为负责校园足球训练参赛的重要主体,因其自身丰富的专业体育资源,在开展校园足球训练与参赛中对于提升训练与参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外体育强国,其在足球青训中均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对于训练内容、理念、训练方法手段以及训练阶段划分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成熟的训练体系[9],在此过程中其尤为重视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以及足球专项特点出发,以求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促进其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不断借鉴国外青训体系,在根植于本国青少年足球参与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校园足球训练大纲,对于训练的内容、训练手段方法、培养理念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立足于促进学生足球参与长远发展,不拘泥于现有得失。因此体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禀赋,组织相关体育学专家,构建校园足球训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