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芬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名着阅读则是“读整本的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名着?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着?有哪些具体的方法、策略?本专辑的三篇文章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巴金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最着名的作家之一,他敢讲真话,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但是,亲近名家巴金,需要教师引领。怎样阅读巴金这道景观,带学生学做一个通体光明的人?笔者以《小学生巴金读本》为媒介,精选、整合、重组多篇文章,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开发了一个“走近巴金”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获得了立体、丰富、深刻的阅读体验。下面,和大家分享我们的阅读分享策略。

阅读年段、时间:4~6年级、50~60分钟。阅读活动目标:1. 精读四个故事:浏览、默读、圈找、整理、朗读,读懂四个故事中一脉相承的巴金核心精神。2.练习五种策略:运用提取信息、猜测联结、整理关键词、浏览重读、小组讨论等阅读策略,深入文本的内部,构建阅读意义,提升阅读力。3. 走近巨人巴金:感受巴金滚烫坦诚的心,学习仁爱、自由、热情,激励自己做一个生命开花的光明的人。课前互动,先在屏幕呈现“民族魂”鲁迅先生、仙风道骨丰子恺、“文坛祖母”冰心、“世纪老人”巴金等图像,让学生猜猜这些大师是谁。然后,带着学生回顾四年级学过的《鸟的天堂》的经典片段,让他们聊聊巴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联结教材,只为了打造桥梁,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然后走向更立体、更丰富、更真实的巴金世界。

板块一:速读小诗,提取“巴金初印象”

巴金一生跌宕多彩,波澜壮阔。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认知,笔者以诗歌形式展示他的生平介绍。

他,1904年出生,2005年逝世/是历经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他为建立理想的社会,终生奋斗/是青春不老的“五四之子”//他着有千万字的作品,26卷文集/是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一颗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因为,他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小诗的呈现需要技巧。比如每一节闪现两秒钟,然后隐去。四节呈现并消失完后问学生:你都记住了哪些关于巴金的重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这是一种练习快速提取信息的阅读策略。当然肯定会有学生对其中一些信息似懂非懂,比如“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五四之子”等。没关系,告诉学生,不要指望老师来告诉你前因后果,把疑问牢牢揣着,自己去探究阅读,总会读懂巴金这本书的。

板块二:群组“鸡故事”,梳理“巴金再印象”

巴金回忆童年生活的许多文章是清浅而有趣的。在阅读关于“鸡”的一组故事时,三张有趣的插图给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笔者用图促文,重组了《拾鸡蛋》《要杀鸡了》《“痴儿”救鸡》三个故事,带着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来解读童年巴金。首先,笔者出示下图的左图,让学生观察小巴金在干什幺,能否从中发现其他信息,比如他的出身。学生从小巴金穿着长袍马褂、瓜皮小帽,猜测出他是个富贵人家的少爷。笔者顺势简介巴金的家庭状况并提出:小巴金这幺悠然自得地望着这一群鸡,在想什幺美事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引出吃鸡的话题。然后笔者出示配图文字进行讲述:小巴金家的鸡多的是,每一只他都给起了名字,如大花鸡、凤头鸡、麻花鸡、小凤头鸡……哪只最肥,哪只有斑,哪只多一撮毛,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养鸡千日,不正等着吃鸡一时吗?那巴金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呢?笔者紧接着出示上图的中图,让学生说说小巴金的表情,猜猜发生了什幺事……再出示配图文字,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杀鸡了》中的片段,让学生继续猜测小巴金要去干啥。之后要求学生拿出抽屉中的故事《“痴儿”救鸡》,快速浏览,看看自己猜中了多少。读后交流:猜中了吗?没猜中的是什幺?(他大哭哀求妈妈,并且一只鸡都不准人家杀,为了这事他还被别人嘲笑了很久,并被妈妈叫作“痴儿”)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养鸡做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更何况富贵人家。可是,巴金宁愿当“痴儿”,也不肯杀一只鸡。这是为什幺?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又出示文字,让全班齐读:“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死的挣扎!为什幺做了鸡,就该被人杀死做菜吃?别人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却始终不懂。”最后,笔者抛出一个问题:鸡的故事读完了,这个富贵少爷给你留下了哪些新的印象?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并让学生现场上台板书,形成第一次人物概念图:心地善良、热爱生命、天真可爱、勇敢抗争……

这个板块,课堂上的气氛是非常热烈的。首先,爱鸡、养鸡、阻拦杀鸡这些情节,跌宕起伏,言语有趣。童心总是息息相通的。鸡是伙伴,是朋友,这是心地柔软的学生们能完全认同的。其次,这个板块中,有读图猜测,有悬念迭起,有角色置换,也有智慧撞击,文字的阅读跟情境活动一张一弛、动静相济,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巴金的距离感。巴金那颗金子般的心也逐渐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心地善良、热爱生命、天真可爱、勇敢抗争——这是学生自己提炼概括的“巴金再印象”,也是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的对巴金的重发现、重构建。

板块三:走近“下人”,构建“巴金三印象”

第三板块,精读篇目是《和“下人”的友谊》(原文见《小学生巴金读本》),这是与第二板块一脉相承又直指巴金精神深处的内容。因为巴金为生命平等、为自由抗争乃至与旧家庭决裂,是其一生中最浓墨重彩的壮丽诗篇,读懂巴金,就必须深入触摸他这一颗憎恨社会黑暗的心。《和“下人”的友谊》,恰是巴金同情底层人民疾苦的淋漓写照。但是,因了年代的久远、家国背景的变迁、语词表述方式的迥异,这样艰涩难懂的文章学生不爱读。这就更需要教师睿智的引领。请看课堂实录片段。

师:还想离巴金再近一些吗?那我们去看看小巴金的“下人”朋友们。“下人”就是——

生:佣人、仆人。

师:“下人”做些什幺事?联系平时看的书、电视,谁来说说?

生:驾车,做饭,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总之,就是服侍主子们。

师:没错。既然有“下人”,那就有“上人”。“上人”又是些什幺人呢?

生:一些贵族、官员,王子公主,皇帝。就是那些有钱有权有势力的人。

师:在旧中国,“上人”就是那天上的云,“下人”就是那脚底的泥。“上人”们根本看不起地位低贱的“下人”,想打就打,想杀就杀,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可富贵少爷小巴金却跟“下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又是为什幺呢?静静默读《和“下人”的友谊》,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下人”?哪些事又表现出小巴金与他们的友谊?请整理摘录关键词句。

学生在充分自读交流后,整理清楚了这篇难懂文章的主要脉络,合作完成了一目了然的人物情节图。然后,围绕这张情节图,学生深入交流两个话题:1. 一个富贵少爷,为什幺会与“下人”产生如此深厚的友谊?重读故事,找出小巴金的心声,做做批注。2. 《和“下人”的友谊》给你留下巴金哪些新的印象?小组讨论,代表上台板书,完善巴金的人物概念图。就是这样,在不断的细读重读、整理和讨论中,原本艰涩的文章也颇可读之了。巴金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在文字中间矗立起来,立体而深刻。这是学生在黑板上留下的词语:同情弱小、讲求平等、具有反抗精神、善良、富有正义感……

从爱护“鸡”这种弱小的动物,到关爱“下人”这个社会底层的人群,从本能的善良催生出对社会制度的抨击,“巴金三印象”是“巴金再印象”的叠加和开掘。初印象、再印象、三印象,短短的几十分钟,学生瞥见了巴金那颗滚烫的心,感受到了他的赤诚、火热和迎面而来的浩浩正气。

板块四:阅读延伸,好一个光明的巴金

当学生对巴金和阅读巴金的兴趣被牵引得热火起来的时候,笔者以巴金的一生为纵线,用画面加文字的方式,让学生看屏幕阅读关于巴金赴法留学、深入朝鲜战场采风、跟孩子们在一起等鲜活镜头。巴金为寻找新生活理想而投身广阔世界的义无反顾,巴金对祖国热忱深沉的爱恋,巴金对孩子们深刻的同情和理解,都春风化雨般注入了学生的心田。这样的巴金,才不愧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这样的巴金,才不愧是通体光明的“五四之子”。这样一个巴金,学生还能对他心怀疏离敬而远之吗?这样去阅读巴金,还会感受不到他那条平静的文字河中澎湃着的光明伟力吗?笔者相信,不会的。因为,走近巴金,我们有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