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玲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词,使汉字具体的音形义与生动的生活实际、鲜活的语言实践紧密相连,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字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情感色彩,同时也有助于识记字形。

1. 字形演变,知意蕴。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字理去分析它的造字方法,展示古今形体的演变,让学生正确掌握音、形、义,不愧为科学识字的好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中的生字“掌”时,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激发探知兴趣后,接着出示了“掌”从金文到篆文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字体演变。学生在逐步观察中知道“掌”的意蕴所在:掌,金文为 ,上面是 (尚),表示敞开;下面是 ,表示手。两个部件合在一起,是指五指张开的扇状手形。后来随着字体的演变,篆文 将金文的 写成 ,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 ,慢慢就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掌”。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掌”的字形演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把“掌”的形义牢记脑中。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掌”送入课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在读中眼前浮现蒲公英的花,形如手掌,也能如手掌一般能张能合。

2. 图文并茂,明意蕴。图画,因其直观形象,备受学生喜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结合图画可以让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例如,在《桂林山水》“澜”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明白“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栏”(栏)的省略,表示门槛。再出示篆文 ,通过“拆一拆”的直观形象的观察,学生马上发现:左边 ,意为水、波;右边 ,意为阑、栏、门槛。两个部件合在一起,其造字本义为:比喻高大的水波。这时,教师再出示“波澜壮阔大海图”和“水平如镜西湖图”,通过创设情境对比读,使学生明白一滴水珠不叫“澜”,一条小河不叫“澜”,一汪此起彼伏的大海才用“澜”,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更能加深对“澜”字的识记与理解。

二、嵌入语境,丰词语情感

词语,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词语,不是无活力的语言文字。那幺,如何让一个个充满意蕴的词语,在教学中焕发出生命与活力?笔者以为,语境是丰实它们的最好温床。

1. 创设情境,知词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科学识字,理解词意。如在《搭石》一课,笔者对“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展开了如下的教学。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也跟随作者来到了他的故乡,站在溪边,向前望去,你都看到了什幺?(出示一幅“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图)

生1:我看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

生2:我看见了小溪的水特别清,还看见溪里的沙石和自由嬉戏玩耍的鱼虾。

生3:我看见很多的旅游者也来走搭石,他们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姿态特别美。

生4:我看见乡亲们排成一排,协调有序地走搭石,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

师: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读两遍,再把它送入文中读一读。

在这个词语教学片段中,笔者摒弃了传统意义的看字识字,看词说词义,而是创设特定语境,把学生带进文本,通过角色体验,结合图片观察和想象,把词语的内在含义转化成语言实践,既科学识字,轻松知词义,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 潜心阅读,品词义。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潜心阅读,品词析句,真正地与文本对话,扎扎实实地悟词义,品情意。例如,在《触摸春天》的“流畅”的教学中,笔者紧扣“流畅”引导学生悟“奇迹”。先出示“畅”的小篆,学生在观察中很快发现,左边是“田”,右边是“易”。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学生懂得了安静走在这花丛中,就像流水一样畅通无阻,这真是一个奇迹。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潜心阅读。哪里还可以看出安静走得很流畅?“穿梭、没有一点磕磕绊绊”都可以说是流畅。与此同时,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发现了,一个盲女孩走起路来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很流畅是奇迹;自由穿梭走得如此流畅是奇迹;在弯弯曲曲的小径中自由穿梭,没有一点磕磕绊绊更是奇迹。喝彩,惊叹,不禁涌入了学生的心中!

3. 追根溯源,丰词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字词与课文的纽带不清晰,与现有知识不贯通。在单一的语境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谓茫茫然然。这时我们不妨对这些字词进行追根溯源,将词义的理解与图像和声音有机结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可以让这一个个灵动的字词蘸满文化琼浆,长存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人教版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罪恶”一词。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罪恶的真正含义。单凭文中的语境,即使反复阅读他们还是无法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何为“和平之花”?何为“罪恶的子弹”?一个个疑问在学生的脑中喷涌而出,这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罪恶”的意思;再补充一些与战争有关的阅读材料及视频、图片来诠释字词,丰盈词语的内涵,让学生在语义、图像、声音的有机结合中,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体会到战争带给人们沉重的苦难,从而激发学生“不要战争,要和平”的强烈情感,与小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流水镇中心小学?摇?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陈本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