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言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体系方面,教科书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每册教材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板块,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整本书的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更关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为此,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骑鹅旅行记(节选)》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精妙,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世界文学名着的兴趣。

一、猜想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通过猜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从而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题目猜想,促进阅读思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能够使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给读者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这些题目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漂流”“历险”“旅行”,贯穿着全文,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透过题目猜想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发问:尼尔斯为什幺要骑鹅旅行?在旅行过程中他会遇到什幺困难?经历哪些危险?他是怎幺渡过难关的?旅行归来的他会变成一个什幺样的孩子…当一系列的问题抛出后,教师再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幺构思这个故事?在放飞自我的故事情节猜想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借助插图猜想,产生阅读期待。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统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图文并茂,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穿插了一幅或多幅图画。这些插图贴近了儿童生活,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心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在猜想中产生阅读期待。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安排了五幅插图,第一幅是白鹅在空中飞翔的局部图:第二幅图是小人尼尔斯站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庞然大物般的鸡、鹅正盯着弱小的尼尔斯;第三幅图是牛棚中的三头牛正怒气冲冲地盯着小人尼尔斯:第四幅图是小人尼尔斯坐在石头围墙上,环顾着自己的家;第五幅是尼尔斯骑着白鹅飞到空中,开启旅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几幅图,想想图画的内容;然后选择一幅自己最感兴趣的插图,猜猜这幅图可能描述了什幺精彩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进入文本,找找这幅图在文中所描述的情节,看看与自己的猜想是否吻合。这样让学生自由选择、猜想,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利用悬念猜想,唤起阅读动力。

一些文章,往往在读者正读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下了悬念。这是作者在处理情节结构时的一种艺术手段,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产生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为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章结尾的悬念,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唤起阅读动力。

《骑鹅旅行记(节选)》结尾部分,写尼尔斯为了阻止雄鹅跟着大雁们飞走,爬上鹅背,被带到了高空,开启了旅行。文章结尾这样写道:“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故事到这戛然而止。针对课文结尾部分,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想象:“尼尔斯骑到鹅背上后,他会经历哪些事呢?他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很担心他?他最后回家了吗?”通过猜想,唤起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好奇,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整本书的阅读。

二、欣赏故事情节,感受名着魅力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得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故事情节,进而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

1.欣赏精彩片段,品悟情节生动。

《骑鹅旅行记》采用“变形”这一艺术手段,赋予了平常事物不一样的属性,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应聚焦文中精彩情节,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自主批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在学习“被麻雀和公鸡嘲笑”时,引导学生抓住鸡们的语言“他活该…”“他活该!他活该…”“咕咕咕,你活该…”去体会鸡对尼尔斯的痛恨;在学习“被猫捉弄”情节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猫动作的句子,圈出动词,感受猫对尼尔斯的仇恨。通过读、画、品,学生既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又感受到情节的生动。

2.欣赏影视作品,领略情节神奇。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名着也被拍摄成影视作品,走进观众的视野。教师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影视作品,将文字以视听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更能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后,教师可以播放《骑鹅旅行记》的动画片段让学生欣赏。拇指般大小的尼尔斯和庞然大物般的动物们形成了视觉上的反差,生动有趣的配音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文字和画面就自然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运用有关资源,开启阅读之旅

1.利用经典评论,感受故事神奇。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吸引不少学者对其产生关注并进行评论。这些评论一语中的,深刻挖掘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经典评论,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后,教师可以出示瑞典的评论家克拉拉·约翰逊的评论:“在拉格洛芙温柔的手中,学校里的一切科目一地理、历史、植物学、动物学一统统魔术般地变成了传说故事…而且可以确信她教的课程会牢牢地扎进青少年们的记忆中。”接着,教师介绍《骑鹅旅行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到拉格洛芙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感受到《骑鹅旅行记》是“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进而感受故事的神奇,产生阅读的兴趣。

2.借助故事梗概,感受情节曲折。

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它能够让读者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着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着的主要内容”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后,教师可以出示《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说说自己觉得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最不可思议,对哪个故事情节最感兴趣,想想这部分情节具体是如何展开的。然后,教师出示原着中的目录,再引导学生去原着中找到梗概中所对应的内容,读一读具体的故事情节,看看与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通过阅读作品梗概,猜想故事情节,学生很容易激发出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当学生漫步世界名着花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时,我相信,他们收获的将是整个春天!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清县实验小学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