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近三年来将民族乐器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民族乐器、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开设民乐校本课程,开办民乐社团,弘扬民乐之魂,传承国乐之美。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以民乐欣赏和民族乐器认知为主,二年级民乐校本课为竖笛演奏学习,三年级的民乐校本课是葫芦丝课程。学校鼓励三个年级学生全员参与,进行普及性学习,培植兴趣,推进人人掌握一项艺术技能的工作。民乐社团则吸纳有民乐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并且分A团、B团开展社团活动,进行协作演奏训练。通过普及加提高的系列课程,让学习与实践交互,课内与课外融通,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艺术素养。

一、赏乐曲之美,育审美情趣

学生的审美发展是感知、情感和想象的发展。因此,民乐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审美特质,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

我校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以民乐欣赏和民族乐器认知为主,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民乐的文化感知,让学生真正爱听、能懂、想学。教师每隔三周轮换普及一种新的民族乐器,分别普及琵琶、中阮、柳琴、古筝、扬琴、大提琴、二胡、笛子、葫芦丝、笙等十余种民族乐器的基础知识,既讲授基本乐理,开展简谱试唱练习,引导体验各种乐器,又示范演奏民乐传统经典曲目和当代代表作品,介绍民乐相关的历史故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一认”“画一画”“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等方式,辨认不同乐器的外观和音色特征,区分不同乐器的使用场景和适合演奏的曲目类型。通过经典乐曲欣赏,学生提升了审美能力:在竹笛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中,感悟丰收的喜悦;在琵琶曲《赶花会》中,仿佛看到了百花吐艳、人群熙攘的繁华景象;在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在二胡名曲《赛马》中,体会你追我赶、永争先锋的奋斗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和情感体验,走进艺术作品。

二、赏历史沉淀之美,树文化自信

民族乐器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动人的历史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属于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在校本课程中,我们通过讲述民族乐器的形成和发展史,引导学生体会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基因深植于学生的内心,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在编钟的介绍中,我们让学生了解这独具历史魅力的“中国声音”兴起于周朝、繁荣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主要由青铜铸成。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保存了2400年前的音乐记忆,被视为“华夏正音”。它不仅表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性能的强大,更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兼收并蓄。再如古琴,是最能代表汉文化的乐器之一,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它是古时候文人心中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如此认知之后,再通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学生便能了解德艺相融、心声契合的美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起文化自信。

三、赏工艺之美,育创新精神

乐器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民族乐器不仅体现中华声音之美,更融入了多种工艺元素,展现中华工艺之美。例如编钟,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二胡,从外形构造、木料选用、震动发声,到部件制作、打磨雕刻、玳瑁包角,每一个步骤、细节都传承着“大国工匠”千百年来的经验和心血;再如笛箫,从培育竹苗、选材取料,到晾晒钻孔、镶嵌牛骨,每一道工序、技艺都体现了中华工艺的细致、严谨。这样的民族乐器介绍环节,可让学生领略到工匠精神和工艺魅力,培育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

四、习技艺之美,承艺术技能

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可以全面开展乐器教学,落实学生一项艺术技能的学习任务。竖笛是一种相对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学习竖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学习视唱、演唱以及欣赏鉴赏过程中,竖笛的运用可以对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校二年级民乐校本课就以竖笛演奏学习为主。三年级的民乐校本课是葫芦丝课程。葫芦丝音色独特、优美,小巧易携带。学习葫芦丝可以提升手指灵活性、扩大肺活量,并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呼吸技巧和方法。通过一年的课内学习,学生既能够初步掌握一种可以用于正式演奏的乐器,也能为今后的其他乐器的学习夯实基础。

具体而言,在进行每周一节的民乐课教学时,我们采取的是近距离、沉浸式的民乐学习方式。学生一边听授课教师讲解,一边在助教教师的指导下调整、规范演奏手型和吹奏方法。每堂课学习乐曲之前,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操,指导学生用正确和放松的方式手持乐器,充分发挥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并妥善运用到乐曲演奏之中;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练习的时候,进行快速、慢速、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等各种序列的长音练习,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符的美感。课后,我们还安排了家庭练习活动,把每周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成示范视频和注意事项发给家长。学生在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练习乐器,更加扎实、牢固地掌握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和技法。期末,我们还举办习奏会,进行考核评价。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技能,能演奏《龙的传人》《我和你》《采茶扑蝶》等8首曲目。

五、习技艺之技,提综合素养

习奏乐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此外,乐器学习通常采取分阶段、定目标的学习方式,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可以使学生持续获得正向反馈,从而能够坚持学习,在各个短期目标不断累积的基础上,最终全面掌握乐器演奏技能的最终目标。一旦学生养成此种目标意识,便可将此种以阶段性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沿用至其他课程或技能的学习中,实现学习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演进,因此,习奏乐器有利于学生养成目标意识。习奏乐器还能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长期的乐曲鉴赏、乐理学习、演奏技巧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单一的具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跃迁;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团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民族乐器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协作演奏的练习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团体合作中养成相互协作配合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以校本课为载体,推进民乐艺术教育,能凸显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并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和学习,最终作用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