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本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以“生本”理念为指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与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建立紧密联系,强调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善于借助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段时间来,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以书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把教育教学看作是单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培养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综合素养。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现象,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活动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这样会使教学活动显得刻板、僵硬、缺乏灵活性。教师应该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在开展“千变万化的天气”这一主题活动时,笔者以天气谚语小竞赛的形式进行导入。首先,笔者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谚语是与天气有关的吗?”这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垒窝要下雨”“蜘蛛结网天放晴”,等等。而后在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组织学生探讨天气谚语背后的科学奥秘,如“为什幺蚂蚁成群结队地移动就是要下大雨了呢”“为何有朝霞就会下雨,而有晚霞第二天就会有晴天呢”等,组织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利用这种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只着重关注学生分数,仅仅用认知性学习效果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效。由此,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况,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这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缺失。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不应硬性命令学生完成枯燥的任务,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依靠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对实践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思考。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究空间,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和辅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迷人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可以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展开。在了解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冬天迷人的地方用绘画、手工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各个小组的成员展开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利用边角布料拼接成了颜色艳丽的小围巾,有的学生画了生动形象的雪花图,还有的学生用红纸剪成了窗花。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加深了对冬天的理解,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紧贴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注重将课堂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知识转化的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活动主题,明确动手实践的原则和要求,引导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并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如在进行“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这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生活的小区、社区以及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如小区的垃圾分类开展情况等;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引导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从我做起,争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宣传环保知识,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使知识、技能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放性特征突出,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生活中那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较强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探究课题。然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内容灵活多样,很多小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仅仅通过每一名学生自身的努力很难高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将教、学、用、做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教学“我来做导游”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距离较近、安全的场所,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由小组成员协商选出一名同伴作为导游,负责团队的相关工作;之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选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旅游团名称,并分工合作收集景点信息,将信息汇总并整理之后,按照得到的有效信息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最后,在小导游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项旅游活动。在活动中,既有小组成员根据分工独立探究,也有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提升。

五、运用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多维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不应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潭,避免学生接受确定性、识记性知识学习的误区,因此教师不应进行单向灌输知识,而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构知识。为此,教师可运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体认,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如针对很多小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教师可适时开展以“合理使用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同学们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同时,教师可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策划义卖、夜市摆摊等体验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挣钱的不易。最后,教师可模拟一次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消费的过程,从而让他们学会有计划地使用零花钱,养成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习惯。这样的形式,使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更有体验感、认同感,从而不断内化、提升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照“双减”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素养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生本”活动课堂,以新颖多样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知识,不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