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萍

摘要:音乐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常常会看到幼儿缺乏兴趣、游离在教师的引导之外的现象。本文论述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音乐;幼儿;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5-01

音乐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常常会看到幼儿缺乏兴趣、游离在教师的引导之外的现象,经观察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选材不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现实教学中,时常会遇到选择难度较大的大班音乐作品,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也就体会不到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而选择较简单的音乐作品,对孩子没有挑战,同样会让幼儿失去兴趣,使其不愿意参与活动。

2.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忽视幼儿的感受和表现。教师每天按照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开展活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忽视了对幼儿音乐的兴趣、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

3.组织活动的形式、手段单一。在现在的音乐活动中,组织最多的就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因为其比较省事,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像音乐欣赏、打击乐活动等更进一步的活动则分量明显不足或根本就不开展。

4.活动中幼儿缺乏自主空间。有不少老师在音乐课程中重灌输、教授,采取教师唱,幼儿听的方式。然后教师进行教授,让幼儿跟着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干预、指责或要求幼儿模仿太多,结果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探索。

一、创设环境,感受音乐

1.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如钢琴船、八音琴船、古筝琴船、鼓船等,音符做成的各种形态的小鱼、铃鼓片做成的游动的小鱼等分布在楼梯上,走道上,教师用各种废旧的桶、盆做成的各类鼓,装饰的梦幻舞台,音乐小舞台、走廊墙壁上的节奏图例以及各班级里的音乐区角等。环境中蕴含着种种音乐元素,给孩子视觉、听觉带来很好的冲击,让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玩一玩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而优美的音乐环境同时给幼儿带来美的感受。

2.音乐贯穿幼儿的每日生活。学生的每日生活中都渗透音乐,音乐不仅有我们刚才提到的诸多功能和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园很多班级在组织一日活动时已经听不到铃鼓的敲击声,在各个环节准备或者结束时,都选用各种适宜的音乐作为指令,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感知音乐,用音乐指挥幼儿的行动,例如选用雄壮有力、节奏感强的进行曲作为幼儿外出活动站队的指令;选用轻柔、舒缓的音乐作为将要开展集体活动的指令,引导幼儿各自做好准备;选用欢快的音乐作为游戏结束收拾整理玩具的指令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提供机会,表现音乐

1.每日一唱活动,用声音表现音乐。音乐的选材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这样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其次,教师利用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方式学习歌曲。如指挥、领唱、领奏等,使每个幼儿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人人动起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2.舞蹈月活动,用动作表现音乐。每年的五月份都是我园的舞蹈月活动,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编排舞蹈的内容,有的班和孩子共同商讨内容、讨论队形的变化,有的动作的学习甚至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六一,每个孩子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演绎着他们的快乐和成功。

三、转变观念,自主创造

1.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如舞蹈“欢乐舞曲”提供图谱,让幼儿两两自己去看图学习、探索,然后交流总结学会看图学习舞蹈动作的方法。给予孩子挑战,引导他们将图谱转化为动作,在过程中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当出现偏差时,老师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提示,使其能够自主修正,从而摆脱“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自主习得,从而有效增进幼儿的发展。

2.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空间。(1)自主表达与表现。各个班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幼儿的音乐区角,在幼儿游戏活动以及自主活动时开放,幼儿可以在此空间尽情地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如:教师在区角中提供各种服装、头饰、纱巾等道具以及各种自制的乐器,如塑料瓶响筒、纸盒大鼓等(包括话筒都是自制的),幼儿在此敲敲、打打为乐曲伴奏,也可以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由于在音乐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自主的表现,是孩子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表演,因此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本能和兴趣。很多平时不爱说话、不肯表现的幼儿都能在这个舞台上自由发挥,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2)自主探索与创造。时下流行的跳舞毯游戏需要游戏者边听音乐边看视频的上、下、左、右箭头指示,脚下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我园老师觉得这样的游戏如果引入幼儿的游戏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同时能够调动视觉、听觉、肢体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于是,我园老师发挥群体的智慧及力量,各年级将幼儿园课程中的音乐,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制作成跳舞毯使用的flash节奏,并用泡沫垫做成跳舞毯投放在区角中,孩子们在了解认识了跳舞毯后,可以看着视频,自主探索、尝试节奏的变化、双脚的协调等。由于这种游戏形式新颖、材料别致,同时音乐贴近幼儿的活动内容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又因为这种活动需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个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很具有挑战性。因此,大大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

总之,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激发幼儿的美感,让幼儿喜爱音乐、溶入音乐,从而达到让音乐伴随幼儿快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