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宏思

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把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32-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开展研究,丰富阅历,提高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培养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握教育的方向性,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1.实践教学要以教材理论为指导,体现理论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总方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国情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蓝本,认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正确的政治方向,让学生把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实践教学要以教材知识为核心,体现知识性。开展实践教学是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突破教学困境、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提高能力;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思想道德法律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基本原则,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大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和了解政治知识、法律知识、哲学知识、党的知识等社会科学知识,对增长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成才目标转化,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教材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实践教学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与国内外形势联系紧密,关注重大的现实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改革开放等,实践教学要把国际国内、课内课外有机联系起来,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发展大局,跟上时代步伐,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教师要善于把握重大理论课题,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地让大学生融入社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发展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担当历史使命。

二、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1.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行为上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大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信仰问题、价值观、择业观、恋爱观、法治观等思想问题。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社区,深入企业,了解社会,提高认识。要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对待自身的思想问题,解决各种疑惑,消除心理障碍,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实践教学要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关心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引导他们的思想向好的方面转化,积极传播正能量,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

2.紧扣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参加实践。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拓展活动内容。实践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贴近学生专业实际,以实践促进学习,提高能力。改变学生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通过开展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更好地把握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要鼓励学生成立理论知识类的学生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等理论学习社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诵读经典、时政报告、学术讲座、理论学习等形式,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学会独立、全面思考问题,使理论知识入脑入耳入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和理论素养,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努力进取的学习风气。

3.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重要舞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教学不能脱离大学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必须贴近大学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让他们经受生活历练和考验,塑造健康人格,这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参加社会锻炼、参与集体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世界,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做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炼,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帮助他们辨别大是大非问题,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给大学生活增添更多乐趣,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生活环境,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把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挖掘实践教学内容。地方性高等学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实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要接地气,又要树底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包括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如河池市地处西部地区,区域内各种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四区五乡”之美称。“四区”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五乡”即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作为地方高校的河池学院,重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把地方资源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等人文内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用好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校内校外两种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积极参与地方的课题研究、文化保护、社会调查等活动,参加“三下乡”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要把地方资源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挖掘本土资源,传承地方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体现地方的特色和优势,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和体现他们的现实需求。

2.从学校的条件出发,体现实践教学特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特点,凝练教育内涵,充分利用校风学风、特色建筑、自然景观、校史展览、纪念场馆、杰出校友、实验实训、创新基地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增强自尊心和自豪感。一要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实施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凝练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涵;二要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泛深入开展。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以校地合作为平台,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校地合作是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实践形式的重要途径。地方高等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地方对接,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合作,依托高校思想智库优势和学科人才优势,搭建教育教学平台,开展多形式的共建活动,加强资源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学生受益面。比如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还可以通过共建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培养专门人才。通过校地合作,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文化景点、厂矿企业、节庆活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拓展教育视野,创新教育载体,培养学生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佘双好.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8-9.

[4]李凌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31-32.

[5]李庆杨,李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