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职高专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旅游大类专业相对较为滞后,旅游基础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问题更为突出,通过论述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MOOC建设,希望对我国旅游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题项目] 山东省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专项课题(LYZZW201905);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项目(WLRCS2019-078);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15-C-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信息化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16PP07)

[作者简介] 徐建国(1981—),男,山东五莲人,硕士,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246-02    [收稿日期] 2020-04-27

一、当前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资源类型单一,缺乏资源整合和提炼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优质的MOOC就是为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高效共享,中国地文地貌、人文活动等资源类型多样,种类繁多,这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资源整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旅游地理类课程资源数量庞大,但存在类型单一,重理论资源轻实践资源等问题。同时,限于授课团队或者教师的认知和理解,在线课程资源往往是知识点的罗列,既缺乏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提炼,也缺乏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关注。课程资源的欠缺导致学生专业思维受限,无法深入了解课程所表达的知识内涵,无法实践线上学习目标,这就偏离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课程建设的初衷。

(二)课程线上使用人数较少,线下缺乏交流

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旅游地理在爱课程、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各大平台上开课数量较少,在已开课程中平台线上使用人数也相对较少。这导致在线开放课程实际利用效率不高,也很难吸引学习者的持续关注,同时已选课程的学习者也缺乏深度学习,部分课程建成后缺少更新和维护成为“僵尸”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首先,现阶段课程建设多为校本开发,缺乏院校间横向交流,课程建设局限于建设院校的资金投入和学科实力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网络应用水平,课程内容往往是一家之言。其次,由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殊性,各地区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往往会根据所在地域还有所侧重,因此导致课程不具有普适性,这导致课程受众也同样受限。再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面向广大高校学生开设的,这就导致更为广大的社会学习者被拒之门外,很难获取到课程的学习机会,这也是课程平台人数较少的重要原因。

(三)课程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教授也常采用“录课”的方式来进行,直接将教材中章节知识录制为视频,形式呆板,缺少教学设计。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由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二、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MOOC建设建议

(一)建立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学习资源数据库并注意及时更新

旅游行业在不断地升级,专业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独特性需要其在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建立起课程的学习数据库,同时为把握行业的脉搏,课程资源库要能够实现实时的更新。首先,建设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是建设网络课程的核心,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有强大的资源数据库的支持和协助,并且教师团队在开发课程内容的时候,是需要利用数据库的资料和内容,来为课程开发做基础。课程数据库要明确课程资源要如何整合和归类。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资源按照类型可以分为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各种类型,按照课程内容分类则要将这些类型的资源分别归纳到各个章节中,这就需要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做好资源分类基本规则,而这种分类应以学习者的便利性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其次,课程资源库要能够实时更新。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还应该能够实时的更新。行业发展一日千里,信息咨询变化万千,智慧化的在线开放课课程不应该只是依赖于课程资源的人工更新,而且还应该具备网络信息的抓取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时代性和丰富性,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充实而有效的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各大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课程也能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和实训项目资源,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创新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线开放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课程服务,面向在校生开发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面向社会学习者开发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打造专业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普适化教学相融通的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教师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提供帮助。《中国旅游线路地理》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了“线路引领,学用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即按“旅游环境认知(识)+重点资源分析(析)+经典旅游线路赏评(赏)+资源组合应用(用)+相关知识拓展(拓)”的思路组织教学。通过真实旅游线路详解和实训任务,让学生感性上认知真实旅游产品组成。课程中变原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生“边学边用”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同时,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相应知识、技能,课堂中的重点、难点也得以充分化解。

(三)大力做好中国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要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除了课程基础资源、拓展资源要不断更新,也需要做好课程的推广和后续建设工作。很多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在课程推广方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应明确课程受众,通过课程联盟、学分互认、普适共享等方式进行推广。面向专业学习者,可以与其他旅游院校合作联合开发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将各地优势资源融入课程,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同时也扩大了课程的受众面。也可以通过高职院校联盟联合推广,开展学分互认等方式进行课程推广。同时,随着近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开展旅游活动,人们对于各地的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其课程的受众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于广大旅游者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在线课程可以通过免费共享课程平台面向广大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从而提供课程资源的实用效率。在课程后续建设方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应该加强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同时也应该注意课程平台的维护,加强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对课程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对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将课程建设成为一个泛在化的网络课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今后课程建设的方向,也是实现课程资源高效共享的重要途径。中国旅游地理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将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成具有“两性一度”的在线金课需要在内容选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这就要求课程开发团队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吸纳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采取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开发优质的课程内容资源、运用科学的课程评价等策略明确课程标准。依托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师资培训、中高职衔接等途径输出课程资源,带动和辐射兄弟院校引入相应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改革,提高课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

参考文献

[1]曹培培.基于Moodle平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资源地理课程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87-90.

[2]张冬冬.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5):290.

[3]刘婧,张甜颖,杨琴.专项训练驱使下的会奖旅游策划人才培养方法[J].绿色科技,2020(1):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