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小雪,蔡佩瑜,胡 绪

(1.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绵阳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他们能否胜任工作。教材分析能力是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对教材进行分析,有利于师范生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细化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顺序,从而更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教师有较强的教材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应对更严峻的挑战。当前,有关师范生教材分析的研究较多以中学学科为研究对象,学科比较分散,涉及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化学等,但对小学阶段的师范生教材能力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以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师范生为对象,了解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现状,为提高师范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献综述

在学界,教材分析能力的内涵与要素是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就内涵而言,教材分析能力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研究的基础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能力[1]。有学者将教材分析能力界定为:能分析出教材的主题图设计意图、例题设计意图、知识结构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练习题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潜在的育人价值、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一种能力[2]。教材分析能力是教师在精准把握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构、反思的一项能力。就要素而言,不同的研究者对教材分析能力构成要素的划分是不同的。教材分析能力有两个层次:一是基本教材分析能力,二是综合教材分析能力[3]。又有学者提出,教材分析能力由学与教的问题意识、知识力、比较力、决策力四方面的要素组成[4]。

在数学师范生教材分析存在的问题方面,它主要表现为:不了解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忽略数学思想;教材分析比较随意;对教材解读不够深入;解读存在偏差;等等。蒋敏杰发现,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足;(2)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不准确;(3)处理教材的能力比较薄弱;(4)随便重组改造教材[5]。吴坚认为,师范生在教材分析能力方面存在以下三点不足:(1)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了解不够深入;(2)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够准确;(3)经常忽视教材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因素,以及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6]。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多个学术官网上搜索有关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的文献,归纳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研究现状,形成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框架。本研究对教材分析能力的界定为:能够在分析课程标准之后,对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潜在育人价值、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内容进行立体化、有广度、有深度的分析,领悟主题图、旁白、例题、练习题等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贴切真实学情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师范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应该由基础知识力、主动思考力、拓展比较力、创新诠释力四个要素组成。

2.访谈法。基于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结构框架编制访谈提纲,访谈了解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现状,以及在教材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有哪些问题。本研究中,根据资料饱和原则决定被试人数,即无法从新的被试中继续挖掘表征理论相关概念时,停止抽样。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首先访谈了广东省某高校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9名师范生进行理论建构,其中大四学生6名,大三学生3名。之后,继续访谈3名大四学生、8名大三学生。根据资料饱和原则,在无法提取出新的概念后停止抽样,最终纳入研究的被试学生有20名,其中男生9名,女生11名。

三、结果及讨论

(一)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存在问题

基于前述小学数学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维度,对受访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整理分析访谈材料后发现,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知识力薄弱,关注点较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础知识力是指师范生应具备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一般而言,经过师范教育,小学数学师范生应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包括知识体系、知识分布、知识评价等。但是访谈后,笔者发现,小学数学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力比较薄弱,分析教材时的关注点较窄,常常局限于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时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无法融会贯通。如学生A:“看一遍教材,了解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结合后面的练习题,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主动思考力不足,需借助教参等外部资源分析教材。就客观而言,小学数学教科书提供了数学教学的一般逻辑,包括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因此,无论是师范生还是教师,使用教材过程中,皆有对教材的被动应用之嫌。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力。整理20名师范生的访谈结果后发现,师范生大多对所要执教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师参考用书和网络资料进行分析,缺乏主动思考力。如学生D提及:“目前自己比较依赖于教参。”学生E的话也很有代表性:“每次都需要借助教辅资料帮助理解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还有学生G谈道:“根据其他辅助材料,结合教材,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蕴含的思想方法。”有师范生甚至表示,根本没有怎么看过教材,很多时候是看网上的资料。

3.拓展比较力欠缺,孤立分析一本教材,缺乏广阔的视野。比较分析是教师研究教材过程中的一种常规方式。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体现了对特定实践的观照,它们在追求育人价值统一的前提下,也尽量体现出独特性。正因如此,适当地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教师体验不同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与思路,进而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笔者在整理访谈内容过程中发现,小学数学师范生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譬如,学生I表示:“在数教论的课堂上,老师有让我们比较过不同版本的教学内容,但自己平时很少去看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后会考虑去看。”

4.创新诠释力不足,无法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育人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7]。对此,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挖掘教材潜在的数学思想和育人价值。然而,师范生在分析教材时,创新诠释力不足,表现为挖掘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育人价值意识较为薄弱,不能面面俱到。如学生E:“教材中会提供一些数学史小故事之类的内容,可以利用这些作为知识科普。”学生C有意识地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教材的时候,会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节约资源、节约水电。”学生G有挖掘教材育人价值的意识:“我会思考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既让学生学会知识又有德育的效果。”

(二)分析教材时遇到的困难

针对“你认为教材分析比较困难的部分是什么”这个问题,多数师范生认为自己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遇到的较大困难是无法精准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访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结果整理(部分)

师范生认为,教材分析比较困难的部分还有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内容的创新处理。如学生G:“我觉得最难的部分是建立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学生C认为,难点在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正如其所述,“毕竟教学不能只教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学生A指出:“比较困难的是对内容进行创新处理。”

究其原因,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主要跟着固定的指导教师跟班学习,中途很少更换指导教师,导致师范生对所跟年级的教材比较了解,而对其他年级的教材了解较少。学生E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跟哪个年级就会对哪个年级的教材教学更熟悉,尤其我们上网课,现在只跟着一个年级,对其他没有接触过的教材并不太了解。”

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师范生缺少钻研教材内容的主动性。师范生在第5学期开始从教学法的课上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知识。以刘京莉编著的《新理念小学数学教学论》为例,书中展示了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8]。虽然该框架为师范生提供了小学阶段不同年级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但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如被访谈者表示,框架内容很全面,但是只能让自己大概了解每个年级要学什么内容。平常试讲时,课程内容比较跳跃,也是跨板块的,不同年级内容不同,学生只会看自己试讲的内容,没有真正地做到对教材的整体性阅读、系统性分析,进而也很难较好地理解教材的内部逻辑。

四、小结及建议

教材分析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终身研究课题。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的挑战,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以某高校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现状。编码分析后发现,当前师范生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需要借助教参等外部资源分析教材,关注点窄且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任务性、目的性、针对性不强,无法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育人价值。同时,还存在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各板块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精准抓住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针对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的提升,本研究认为,高校一方面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教材分析能力,通过将教材分析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其设置为一门课程,并由相关教师直接传授教学分析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应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建设,深化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将教材分析能力加入学生的教育实习方案,作为实习重要考查内容,促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此外,师范生也应养成主动分析教材的习惯,多看优秀的教材分析案例,多听优秀教师授课,主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教材分析,多实践,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材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