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

摘 要:动手实践是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为学生们搭建动手操作平台,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章探讨了设置任务法、小组合作法、激励创新法等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操作能力 任务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设置任务法,搭建动手操作平台

对于计算机,很多学生上机后都更愿意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等,不愿意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

1.1 联系生活,巧设任务

激活信息技术课,就要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学生们感兴趣的任务,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文本处理与表格》时,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如果这时候教师设置一个学生们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任务,学生们就会活跃起来。教师可依据学校当时的某一项活动,让学生们依据情况自己选择相应的软件,设计一张海报,教师提供相应资料。这不仅让学生们为学校的活动出谋划策,提供了帮助,还让学生们对软件中的文字排版、艺术字应用、图片设置、页面设置等进行了练习和掌握。另外,教师可以把同阶段、同年级的其他学校学生的成绩表,交给学生们。成绩是学生们比较敏感的,抱着比较的心理,学生们会很认真地完成对成绩表的总分、平均分的计算、排序、分类汇总、表格编辑、图表插入等操作。

1.2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成功的喜悦体验,在学生身上可以产生巨大的情绪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和潜能。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也不例外,学生们将作品完成后,都会渴望教师给一个公正的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会让学生萌生自己能力得到认可的喜悦,从而推动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操作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小组合作法,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直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把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在轻松自主的团队氛围中,促进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欲望。

2.1 以合作促动手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合作会给学生们一种归属感,使学生们操作起来更加轻松,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教学《图像的设计与加工》中的Flash制作时,学生们平时对Flash接触相对较少,学习起来也就相对困难。在制作日食时,教师一步步演示给学生们看,插入图层、转换组件、插入效果等。尽管听老师讲解的时候感觉很容易,但是在操作的时候,难免顾此失彼,不能完成想要的效果,从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采用合作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绘制七巧板时,学生们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法。学生们团结协作,有的提示该用线条工具绘制对角线了,有的提示该用颜料桶工具进行填充了,还有的对构建运动造型非常熟悉。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一个个漂亮的七巧板制作成功了,小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以小组促竞争

有竞争才会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动手操作中,在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小组之间又存在着竞争,有了竞争,整体的动手操作热情也变得更加高涨。信息技术课上,在每一次的动手操作中,学生都各尽所能,取长补短。例如,在文本版面制作中,各个小组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但总能发现有的小组设计的更加美观,从而引得学生们争相学习。在数据库操作中,有的小组总能比较快速地运用语句列出相关的记录,从而掀起数据库操作的小高潮。在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中,美的作品总能引得学生们的追捧与学习。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

3 激励创新法,促进操作能力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是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发展中所必备的技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激励创新,对学生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还能不断促进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们在日常操作中进行创新性操作。例如,在教学画图时,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创作一幅画。同学们有的画了一个背着大大的鸭梨形书包的学生,表示鸭梨好大。还有的同学画了几个树桩,一条很脏的河流,一只小鸟和一条小鱼在唱歌:“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发人深省。教师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时,给学生们留有一定的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总之,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而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