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我们为什么要“翻转”?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的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传播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我注意到,翻转课堂不仅在江苏苏州推进到了教师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的层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吴门学派,而且,在全国各地不断扩大着实验的广度和深度,着实令人欣慰。

但是,有些参加实验的老师沉溺于“微课”制作,以为“微课”可以拯救教育的一切顽疾。他们的“希望”早晚会破灭。怎样帮助他们理智地用技术支持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呢?我想,冷静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翻转”,也许是个良方。

可汗学院的萨尔曼·汗在把视频应用于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研究中发现,通常,学习中存在着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gaps),这些“间隙”的存在,导致学生考试中获得60分、70分、80分、90分的差异,即使获得95分,那么,还有5分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没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

微课程教学法在萨尔曼·汗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把“gaps”看作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建构所必须下足功夫去填掉的鸿沟,从而提出“填沟理论”。

“填沟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的“gap”是一道“功夫鸿沟”。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这道“鸿沟”就能被填掉,学生就能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如果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就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填掉“鸿沟”,于是,学习困惑产生,学生不能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困惑”不断叠加,最终将导致学困生或曰后进生产生。这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是不难见到的。见下图。

由此可见,“填沟理论”揭示了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这就是:能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翻转课堂?

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住校生则是在晚自修,或者是图书馆、餐厅、宿舍),内化知识、发展能力主要在课堂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

在课前学习阶段,翻转课堂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填掉“鸿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而视频,则是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最佳媒体。

从翻转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暂停”,做好学习笔记或思考不甚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倒退”“重播”,帮助自己最终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会影响教师工作,也不会因为多看几遍而遭受同伴的嘲笑。

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学生发现,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自己能够学会新的知识。这对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是一个鼓舞。他们因此热爱学习。

在课堂学习阶段,翻转课堂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微课程教学法则倡导“四步法”,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有能力发现知识,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实现综合素养提升。将来踏上社会,有能力告别“山寨”,从事创新。

单纯看视频,不是深度学习,不能保证综合能力发展。千万不能把“微课”看作教育的济世良方,把课程学习变成学习“微课”,否则,将危害教育,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