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玥

● 教学设计思想

探究即学习,对于如何教学生使用一款新软件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试一试、玩一玩的时间,让他们在窗口、菜单间无规则地任意操作,让他们自我探究,这样的操作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其记忆也是深刻的。分享促成长,多积累、善分享,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书本上能教会学生的只是知识海洋的冰山一角,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拓宽信息的知识面。因此,笔者坚持在每节课的初始安排一个“小小情报员”的活动,由学生分享一个信息技术的操作小技巧,分享的学生得到了历练,其他的学生甚至老师也会有所收益。所以,要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技能的提升不仅局限于书本、课内。

●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像处理”第一课的内容《图像处理起步》。在信息时代,掌握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很有必要。因此本课内容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是后续教学内容正常、有序展开的重要基础。本课以了解Photoshop软件为主线,通过“文字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操作Photoshop软件。

●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师应紧抓这一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为其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增强学习效果。笔者通过与当地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到该校七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过Photoshop软件,但他们对图像处理的概念并不陌生,并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初次接触一款新软件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意有效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生长”新知识。学生只有当自己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自身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识Photoshop软件;认识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文字”;辨识PSD文件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实践、自主探究养成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互助示范、集思广益锻炼分享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初始使用应用软件的良好习惯;养成积累操作知识、善于分享的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Photoshop软件的认识;“文字”工具的使用。

难点:图片中文字的再次编辑。

● 教学过程

教师提供图片素材,请学生选择一张感兴趣的图片保存到本机,作为本课操作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教师做了精心的安排,都是一些完成了一半的对话,需要对另一半进行补充,内容上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图1)。

1.情境导入,锦囊激趣

教师出示“技术锦囊树”,选取其中一个锦囊“让电脑开口说话”,打开后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个实用小操作,并告诉学生本课表现优异者便可获得一个“技术小锦囊”(如图2)。

教师借助锦囊操作让电脑开口说出本课的学习主题“图像处理”,提问学生曾经用过哪些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如画图、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ACDSee等),进一步引出本课要学的软件Photoshop。

设计意图:以一个“让电脑开口说话”的操作小锦囊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灵活过渡课程的同时达到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操作小技巧并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2.探究学习,互动分享

(1)赏一赏:提供一些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PS作品供学生欣赏。

(2)试一试。①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操作Photoshop软件。问题一:如何打开图片?问题二:如何打开工具栏中的隐藏工具?问题三:如何找回关闭的浮动面板?②邀请探究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将“技术锦囊树”上的“技术小锦囊”作为奖品给予操作成功的学生,每个锦囊内放置了一个有关电脑的实用小操作。

(3)练一练。①示范操作“为图片添加文字”,教会学生使用“文字”工具,给自己在准备任务时选择的图片添加对话内容,注意文字工具的使用以及对话内容添加的合理性、趣味性。②分层任务。引导操作较快的学生完成分层任务,此环节以“开动脑筋”的形式放置在在线课堂上。

开动脑筋:如果你想修改输入的文字,应该怎样操作?

在线课堂设置互动式微课“小助手”帮忙。教师提示学生在这个环节进行一个简单的操作自评(如图3)。

(4)存一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文件的保存以及使用“作业上传系统”提交创作作品。

设计意图:赏一赏环节,通过同伴欣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其感知Photoshop软件的图片制作能力。试一试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探究,教师不要急于一步一步讲授操作,而是给他们试一试、玩一玩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一练环节,任务分层,要求学生完成图片添加文字的操作,对操作熟练的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操作要求——对文字再次编辑,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任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能合理、有序地开展教学。学生的自评可以方便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存一存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PSD格式与JPG格式文件的保存。

3.作品展示,成果共享

教师通过“作业上传系统”汇总并展示学生课堂生成作品(如图4)。

每位学生选择10幅最有新意的作品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学生作品。

教师邀请选票第一的学生自评作品,再邀请一位给他投票的学生谈谈想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有效、到位的点评。

设计意图:设置投票环节展示学生本课作品,及时呈现课堂成果,直接、客观地评价学生作品,激发其创作热情。

4.回顾展望,妙扣锦囊

教师板书小结本课操作,出示同一幅图片PSD格式与JPG格式的图层面板,引出下节课主题“奇妙的图层”。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学习新软件的探究方法。

教师打开锦囊,并提醒拥有锦囊的学生不要忘记在学会锦囊小操作后与其他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加深操作印象。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助于他们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锦囊分享有助于学生分享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呼应教学设计理念——“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

● 教学反思

一节课就像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成”,会经历多多,感慨多多,收获多多。

(1)选择。选择对于笔者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课题”,从最初接到任务开始,笔者就在脑海中纠结,是选“创新”还是选“传统”,是选“教材”还是选“拓展”?……“相信自己,你选哪课都没有问题”。同事的话给了笔者很大的鼓舞,其实课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如何上出自己的风格,忠于自己的味道,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最终笔者选择了浙教版省编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

(2)设计。①有理念的课才能像一个有灵魂的思想者。笔者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了两条教学设计线路,互相映衬。主线:笔者以教学流程设计展开,了解Photoshop软件,通过使用“文字”工具,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操作Photoshop;辅线:笔者在课中充分渗透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从课的导入便开始以“技巧分享、锦囊激趣”娓娓道来,在主线展开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穿插理念的教学,总结处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呼应理念。②有技术的课才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笔者首次尝试用Focusky软件制作课件,设计时也特意选择了与“智慧锦囊树”相互呼应的场景,并运用Storyline软件制作完成了互动式微课,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效果比常规的讲授式微课更好。

(3)思考。思维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重新审视整个过程,换位思考,关注细节,许多问题都值得思考。如在说课的环节中不能因为过于注重理念的传达,而减弱教学过程的阐述,应该让听课的人能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设计意图,课堂上的生成最好能及时加以反馈,授课群体的人数与基础发生变化时应该巧妙修改自己的设计,等等。课堂还在继续,遗憾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点 评

多积累、善分享是汤老师秉承的教学理念,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汤老师通过“小小情报员”的课前活动让学生分享交流积累的信息技术技能,让教学延伸到课外。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汤老师也让这一理念和实践得到体现,他通过分享电脑操作小技巧、运用“技术锦囊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实用操作小技巧的习惯。本节课是图像处理的起始课,汤老师褪去热闹,追求实效,没有让学生去完成精美的完整的图像作品,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试一试、玩一玩,在已有知识与新技能联系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需求,促使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研讨的氛围,让学生自己探究面对一款新软件如何更有效地入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