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华杰

(合肥市莲花小学 安徽合肥 230093)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美术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其价值体现包括“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载体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传承祖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我们可以认识到美术教师要从美术学科的学科性、人文性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将美术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

文化理解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被提出。其指出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的途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理解”是人们站在尊重和理解的角度上去看待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而提出的,也是当代社会人们需要具备的审美素养。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艺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与全面发展。同时在美术教育中还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民族文化审美素养,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有在最基础的美术课程教育中不断地渗入民族精神文化,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体会到美术在民族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所绽放出来的灿烂光芒,也才能真正了解民族,才能真正体会到民族精神文化的魅力。这也是美术教育方针中关于文化理解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熏陶,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从美术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中感受民族气节,从美术创作实践中体会爱国精神,从社会实践中理解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使其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怀。

一、课堂育人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将民族文化、人文历史中的美术信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在,受到启发和感染,形成爱国思想,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一)从传统的艺术作品中提炼民族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它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美术教师要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操。美术教材中呈现了如彩陶、青铜器、石刻、壁画等优秀文化作品的图片,其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如:针对人美版四年级教材《有人脸的器物》中的图片(大禾人面铜方鼎),教师可以讲解关于鼎的由来、制作、意义等,让学生明白鼎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文化与美学的载体。美学家李泽厚这样形容鼎:雄浑厚重,纹饰精美,是具有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文化评论家朱大可先生说鼎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器型庄严,深得人们尊敬。还有如《捏泥巴》中的图片(白陶鬶、网纹单耳彩陶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中的图片(铜奔马、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等,这些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风貌、思想感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源泉。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精神,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优秀的传统技艺,使学生逐步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二)从近现代美术作品中感受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不论是在早期的革命岁月还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阶段,都展现出了良好的革命精神风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人美版二年级《绘画中的节日》中的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四年级《渡船》中的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六年级下中的作品《人民和总理》,《城市雕塑》中的作品《五月的风》等都展现了革命抗战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的爱国情感。二年级《童年》中《战斗中成长》就是画家秦大虎、张定钊所创作的一幅十分优秀的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画家以北方农村初夏时常见的青纱帐为背景,描绘了一老一小两位游击队员战斗胜利后高兴地穿行于青纱帐的形象。“小八路”稚嫩的身躯已肩负起民族使命和历史责任,其点出了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此作品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中华大地在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无数华夏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奋勇反击,很多小小年纪的儿童,就像画中的小男孩一样,也勇敢地加入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在赏析图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今天幸福的生活,胜利的果实的来之不易,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分析画面:对“小八路”的敬佩,对敌人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等等。通过解读这些优秀作品背后的感人事迹,学生能够有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人物形象等,也能进一步体会革命者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的品质:对民族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胜利的信念,对和平的渴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奋斗。

(三)从美术工作者的个人魅力中感受民族气节

中国自古就涌现出许多有民族气节的美术工作者,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被后人所传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画家的励志事例进行爱国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精神。通过学习五年级欣赏评述《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学生除了了解到齐白石作画勤奋刻苦,还感受到他的民族气节。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期间,当北平沦陷时,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北平艺专的教师职务。由于齐白石的声望很高,一些看中他字画的日伪分子前来索要他的作品,他就在大门上贴“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等字条。很多关心他的人劝他不要得罪敌伪政权的人,以免遭受不测。但他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绝不献媚于强盗走狗。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其充分展现了齐白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还有一位同样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美术工作者,他就是后来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徐悲鸿先生。在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后,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无数人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徐悲鸿决定要在这时候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他决定在新加坡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他日夜作画,当时正值酷暑,即使病痛折磨也没有让他放弃作画。徐悲鸿的画展得到了新加坡华侨的鼎力支持,大家踊跃购买他的画作以支持抗战。画展筹得的善款他全部捐给了难民,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四)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对集体、对家国的热爱

教材中除了展示美术工作者的作品供学生赏析,还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学生作品供参考,这些作品虽没有艺术家的作品的表现力强和具有思想深度,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学生接受。如《绘画中的节日》中的学生作品《赛龙舟》《庆丰收》,五年级《昨天、今天和明天》中的学生作品《未来的家园》,《山水画》中的《江南水乡》《山村好人家》,等等。

(五)从美术创作中感受民族文化和爱国之情

美术课程中的许多创作内容都能够传递民族文化和爱国之情。如五年级《花鸟画》中有关花卉绘画技法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绘画技法,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花卉所展现出来的人文品质,如傲霜凌寒的菊花,斗雪绽放的梅花,等等,自古中国文人就对它们情有独钟,古代诗人王安石就对梅花情有独钟,在他的诗句《梅花》中就有对它的赞美。它们身上所展现的文化精神,也是国人所追寻的一种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情感,并运用绘画的技法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精神。正如毛泽东主席在《卜算子·咏梅》中的描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正是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二、实践育人

美术实践活动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精神,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美育中的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比如社区、学校组织的一些主题性活动就可通过美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作品以多种形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对美术实践活动的认知,还在无形中渗透民族文化精神与爱国教育。

(一)举办节日主题展览

美术学科可根据学校活动在一些特定节日开展主题性展览,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让学生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节日热情。在“五四”“九·一八”等特定节日中,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美术创作,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二)组建美术兴趣社团

美术学科除学校开设的常规课程教学外,还可以以“第二课堂”等形式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如组建以国画为创作形式的国画兴趣班、以书法为主的书写社团、以民族扎染为主的扎染兴趣组。民族传统美术创作形式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将传统美术技艺与时代审美相结合,一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

三、环境育人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古代也有孟母择邻的故事。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也提出: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基础。对于人生而言,学生年龄越小受到的环境影响越大,也越深刻。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长廊、黑板报、现代化信息媒体等进行宣传教育。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人一起搜集优秀传统文化典故,以图文结合的绘制方式或手工制作的形式等在校园中展出。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微信、QQ等网络空间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家校共建,从而唤起整个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民间美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可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到校园进行民间艺术制作、展览,传授技艺,使学生切身感受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性,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师在轻松和谐、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传播民族文化与爱国精神,一定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自强不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生生不息的原因。

希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爱国之情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中,静待其生根、发芽……孕育出丰硕的民族美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