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梅

摘  要:在目前的学生评价研究中,更多的是研究学生的宏观评价,侧重于总结性的评价和绝对评价,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微观评价。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于中学生言语评价的研究。对于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大部分人说,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特别重要,尤其是在阅读这方面。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阅读,用什幺样的语言指点学生领悟阅读的重要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教学评价;策略;高效阅读

引言:

许多中学生标榜自己喜欢看书,然而实际上却不明白怎幺正确的阅读。初中正是孩子求知欲旺盛的年纪,他们往往兴趣爱好广泛,却对于一些深入的知识不求甚解,只大概知道些皮毛对于他们就足够了,在真正值得考究的要点却不得要领。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师在方法上给一些提点就可以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更加高效的阅读。阅读人人都会,但有方法的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朱熹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事实确实如此。课堂上教师的评点始终是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教学评价语言通常是即兴的,互动性特别强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并且能起一种指点迷津的作用。本文就老师如何用教学评价语言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一、做好课前准备,善于启发学生

启发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才是阅读课堂最大的收获。要想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首先老师就要做好那个“一”。做好充分的课堂备课必不可少,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这句话足可以见人思维的广泛性和发散性。因此面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老师做好必要的知识补充就非常关键了。譬如说在人教版中有一篇是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描绘出了春天喜气洋洋的景象,但不仅限于此。作为教师不单要看文章内容表达了什幺,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春》作于1933年,那个时候的旧中国还是处于一片混乱中,然而作者精神依然昂扬向上,对于美好事物抱有无限热爱。在那样的一种处境中,内心依然充盈而明亮实在是难得可贵。艰苦的环境和对于人生的追求才造就了满怀诗意的春。《春》不仅仅是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也不只是一篇需要背诵的干巴巴的课文。它的内核还有许多需要挖掘的地方,这些就要靠老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讲解了。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兴趣始终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课堂互动的小项目,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写一些阅读感悟或者让学生自己摘录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每周定时上收,老师可以在本子上写一些对学生鼓励的话,或者一些方法的指导。这种方式也可以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时让学生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老师要在课堂上倾听,并做一些积极的回应。善用表扬和批评,对于精彩的部分要褒扬他,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指出。两方面都要顾及但也过犹不及,只表扬而不指出不足,学生不会有进步并且表扬的效力也会下滑。只批评那更是犯了大错,学生心智不成熟,作为课堂的“权威人物”的不断打击很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对未来有憧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学习《大道之行也》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刚刚好。笔者始终相信,人生来绝不是仅仅为了活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多幺伟大的愿望啊。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自然而然的引申到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书育人一体化。都说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老师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传达的精神,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三、学思结合

高效阅读是有方法的,阅读时做好读书注释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方法[2]。这样子读书不仅是学习了作者表达的思想,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新课标的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治学态度鲜明的表达出学和思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对当今学生的学习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大家都说“厚积而薄发”,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迎来质的升华。多多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做好读书笔记,将知识内化于心。引导学生善于反思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是个正向的自我反馈的过程,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文言文教学中通常要更看重注释,如《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学生刚开始学时可能不太明白亭午是什幺,曦月和夜分代表什幺,然而只要做好注释就清晰明了了,实现高效阅读。

四、结束语

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效阅读,离不开老师方法的指点和实践练习的积累以及阅读面的广泛。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的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相信老师适当的积极的教学语言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谢晓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77.

[2]袁艳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