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模式下,小学数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本文将根据创设情境、课堂开展实践教学、课后巩固生活化的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数学是要求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在小学阶段也是一门基础的课程。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也体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化相结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利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开启学习新知识的大门,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数十、数百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经常会算错,教师就可以充利用情境教学,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电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假如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冰箱,需要带多少钱呢?假如我带1500元够吗?等等,让学生根据图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等交流算法,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算式,是否有更简便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或者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生活化意识

课堂的实践教学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题来引导学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总结并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同样是“加与减”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图书角,从中抽取两本或者三本图书,要求学生们计算出总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从书中找到这本书的价格,还可以使用加法运算计算出结果,也可以让小组之间把自己的课本拿出来,计算他们的价格。学生们通过2次左右的实践后很容易理解出加法的基本方法,此时,教师再次提出,如果我拿100元钱购买其中的两本书,钱够吗?或者是我有100元钱能买哪两种书呢?通过“购买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再探索更多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后巩固生活化,提高生活化应用

课后巩固是学习知识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加强,教师也会在课后留一些课后作业,但是课后的作业很难跟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对书写课后作业没有兴趣,甚至还会出现不完成作业或者抄作业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要求学生使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了“加与减”的这章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记录“我是营养师”,让学生从列出午餐或晚餐的菜单,根据菜单的菜品,参与到采购中,并详细记录每笔的开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种实际的生活体验不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贯通,还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还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课堂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意识,课后巩固生活化,提高生活化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彩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0:42-43.

[2]刘杨.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0:243-244.

[3]王玉娟.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研究.小学时代,2019,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