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其果

一口气认真读完了《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戈特曼和韩国的崔成爱、赵碧所着,李桂花译的。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儿童情绪管理训练手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如何对亲爱的宝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除对家长非常有用外,对教师,尤其对小学教师也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有五大块,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板块中的和孩子交流的情绪管理训练五阶段,我也认为是其精华所在。如果能熟练掌握其技巧并运用,不单能让自已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而且也能引导学生会成为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具体来说这本书在如下方面给予了我启迪。

首先,给予了我反思的能力。

有一次上课,我在板书时,有两位孩子突然扭成一团,只因孩子甲“怼”了孩子乙一句,孩子乙就对孩子甲大打出手,谁也不认错,直到我走到他们身旁把他们分开。当时的想法是:这些孩子怎幺那幺不友善,那幺好斗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按照平时两者批评的方式,利用老师的威严勉强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看孩子甲的情绪,还是有点不服气。直到看完《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已当时的处理方式确实不是很恰当,似乎“偏心了”。这本书还在其它方面带给了我反思,一个老师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成长、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次经历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老师身上的责任,只有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孩子间的问题,才不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其次,给予了我工作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在工作中,作为一个老师应加强情绪管理,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究竟如何来做到这点呢?这本书教给了我技巧和方法,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细心觉察并了解孩子的情绪。

通过孩子的动作、语言、神情,发现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关注孩子行为之中潜伏的各种色彩的情绪、难以理解的情绪和尚不成熟的孩子的“情绪天气一览表”,发现他们当时的情绪状态。比如,孩子闹情绪时,“啪”地关上门,可以说:“孩子,看样子你好像不开心”,“我们把心中的感受用天气绘制出来怎幺样?”我们只有对孩子的情绪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及时捕捉细腻微小的瞬间。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很多家长或老师会不知所措,甚至受其影响,出现大吼大叫,发脾气的现象。而《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的明智的做法是未等到这种矛盾激化时,就要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如同戈特曼博士所说:“情绪信息管理能力训练最好在情绪没发生的瞬间可以进行,尤其是表达出强烈的情绪时,正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最好时机。”只要留心,从孩子的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中,完全可以捕捉到苗头。一旦捕捉到征兆,就要及时询问孩子:“你现在的心情怎幺样?可以跟我说说吗?”然后进入情绪管理训练的第三阶段。

三、感受并聆听孩子的表达和想法。

我们在感受孩子的情绪,观察孩子的情绪并充分肯定孩子的情感管理时,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孩子具体发生了什幺事?孩子当时内心的情绪感受是什幺?有一天放学后,如孩子一进家门就开始抱怨太多的作业,于是流露出生气的情绪,把鞋乱丢,摔门躲进窝屋里,家长发现了孩子不开心的情绪。那幺家长就需要问“是什幺事情让我家的宝贝这幺不开心呢?”孩子回答:“今天的作业多得离谱,那幺多的作业,我可真不想做。”家长可以这样回答:“今天的作业确实比平时留得多,你下周要参加考试。难怪老师留了这幺多作业。”(重复孩子的话,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是个认真倾听者,并能理解孩子)

四、鼓励帮助孩子勇于表达。

鼓励和帮助孩子勇于表达自已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摔东西骂人等方式发泄情绪。如果孩子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达情绪会更容易、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在做学生工作时孩子能表达当时的情绪,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得多。正如文中所举的例子承远和民奎两个孩子引一件小事抱在一起扭打起来。这时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做孩子工作时就要将孩子叙述的情况与他们当时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并整理出来,理解孩子们当时的感受,更客观地表达情绪,知道了他们此时的心情。

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环节,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这一阶段进展不顺利,那就不要硬来,而应果断地返回第三阶段,踏踏实实地把该阶段的情绪认同工作做好,这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1.划界。2.定标。3.求法。4.验证。5.协助。这个过程看似复杂,但认真去做了就水到渠成了。现实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帮助孩子选择一条捷径,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大人思考和判断强加给自己的孩子。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任何时候,问题的主体不是我们,而是孩子自己,我们只能鼓励孩子想出解决方案,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共同探讨哪些方案可行,哪些方案不可行。

总之,情绪管理训练以真诚为前提,只有当你真正付诸努力去解读孩子的内心时,孩子才有可能敞开心扉,学会自已调节情绪,寻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