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利

摘  要:高三学生处于即将高考的学习阶段,学习效率对其而言极为重要。高三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或复习的效率,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为高考成绩的提升奠定有利的基础。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满足高三学生学习的需求,限制了高三学生学习及复习的效率。因此,为了增强高三学生学习及复习的效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微课、分组、阅读等教学方式教导高三学生。

关键词:高三地理;高效教学;培养

高效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学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成绩。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三学生的学习的高效发展。

一、运用微课教学,增强复习效率

复习是高三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能够夯实高三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提升高三学生学习的成绩,增强高三学生学习的自信。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影响了高三学生复习的活力,降低了高三学生复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将繁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简短的小视频,以此增强高三学生复习的效率。

例如:高三学生在复习“大气的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不同的微课内容让高三学生观看。即,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热力环流”的微课视频让高三学生观看,能够帮助高三学生记忆“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为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地区间的冷热差异——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影响风形成的力”的微课图片让高三学生观看,能够帮助高三学生记忆“影响风形成的力包含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地理知识。教师还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运动的题目”的微课视频让高三学生解答,能够帮助高三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大气运动”的知识,提升高三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也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的手段。

二、利用分组教学,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学生在复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解题的能力。高三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提高解题的能力,可以发展地理的素养,提高地理的学习思维,增强学习的能力,为高考地理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增加了高三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了高三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降低了高三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先将高三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再列出地理题目让学习小组进行解答。即,

教师可以列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若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列出的题目可以自主进行讨论、探究、分析、从而能够得出“气温日较差大的区域,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烈,西坡白天的气温高,因此,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结论。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运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能够培养合作的学习意识,提高解题的能力,解决地理学习的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融入阅读教学,丰富地理知识

高三学生为了有效提升高考的成绩,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学习课内的地理知识,也需要学习课外的地理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只依靠教材教导高三学生,在限制了高三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高三学生地理知识的丰富。因此,为了丰富高三学生的地理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融入阅读教学。

例如:教师在高三学生假期时间,可以组织高三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地理课外书籍,以此增强高三学生的地理文化学识。即,高三学生阅读《地理与生活》,能够深入认知到地理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的能力;高三学生阅读《世界地理探索》,能够开阔学习的视野,将书中的知识与教材中的知识相互结合印证,从而可以发展地理的素养,促进地理学习的进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增强高三学生的地理文化常识,还能够增强高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高三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高效教学是高三学生学习的目标及方式,可以培养高三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高三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高三学生学习的成绩。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导高三学生,为高三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促进高三学生学习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龙.有效合作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课堂分组合作的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7(07):176-177.

[2]沈书萍.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192-193.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