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勇

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已多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下面,笔者将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数学;现状;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一、现象

现象1:学生虽然几个团团围坐在一起,但这往往成为优等生“一言堂”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常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甚至争执、吵闹,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可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原因是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都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那幺,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看到学生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探讨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也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男生和女生、学科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在全班交流中每个人轮流发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合作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的意识。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半学期调整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1.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三道计算题:

(1)(x+1)(x-1)=(2)(m+2)(m-2)=(3)(2x+y)(2x-y)=

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自己找一找,这三道题存在什幺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2.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了,但对课程进行研究的思想还较落后,特别是农村一些中学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迷茫状态。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

3.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有利于利用课堂主阵地有效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数学中对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

(2)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目前形势下,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的背景注意较少,从而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困难,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胡银玲.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8,000(030):80.

[2]周建军.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00(00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