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明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教育理念呈现在教师面前,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学是一门主要学科,其中包含大量公式、定理,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困难性。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则应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元素有效地融入至教学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生活化的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生活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导致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及数学的潜在魅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数学现象,通过其本质与规律进行总结、梳理,形成了现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由此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与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关联。回顾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逻辑思维还未全面开启,加之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学生理解困难,会感觉学习比较吃力,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不理想,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这种情况下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还需数学教师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创设适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景都能被加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小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丽去超市购物,带了50元钱,需要购买面包、牛奶和面粉。经观察发现面包每个3.5元,牛奶每个6.5元,面粉每袋35元,为保证所需支出不超出50元,最合理的购买方法是什幺?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自主利用所学知识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达到了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及开发思维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日常生活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小学教学中,数学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理论知识抽象且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还要运用生活化的实践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掌握课堂知识。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更注重的是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数字思维还没完全形成,对于教师的讲解不能领会其意。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知识简单化,而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易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教学上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找寻生活中的多边形,并自己动手测量,用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所学,还能实现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从而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还能激发出学习热情,使其能积极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突显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小学生思维较活跃,对于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设置一定生活化的问题,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兴趣,并能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规范化、理论化,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这样的问题设计会让其感到深奥难以理解,学习兴趣则很难激发,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难以掌握所学知识。为了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趋于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达到提高小学生应用能力及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统计》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有什幺地方可以用到统计知识,并提出一个有关统计的问题,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如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全班同学家中电器的拥有情况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而且没有太大的困难,又比较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贴近日常生活。不但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数学的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也能让小学生运用所学的课堂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并且要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了《测量》一课,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量一量家里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或者量一量家里人的身高等;或者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购买一些日常所需或学习用品,同时记录自己购买的种类和所用支出。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课堂知识印象,还能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的效果。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与数学的亲密关系,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结束语: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热情,使其能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水平的提升,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彩香.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4):25.

[2]周永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20,(4):95.

[3]裴传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20,(4):73.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