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继萍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结合前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与经验,对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改善

范文、助读、知识与练习是构成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要素,而其中练习系统具有指明教学目标和提示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思路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以充分利用教材练习系统为前提,将更多地关注点放在习题之上,在引导过程中通过灵活适当地改变习题形式与内容,练习形式与评价方式,使学生更愿意去做题,且学会学习。

一、改善教材的习题形态

改善习题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求在深入把握的前提下,学以致用。改善形式旨在不改变习题设计和训练目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主要是习题呈现形式等方面的改变、补充或是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习题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更容易接受,也能够打破学生不理解题意或是积极性不高的僵局。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课后习题的题目语言多比较简练,但是其中蕴含的趣味性与更深层次的意义仍需要教师挖掘和补充。为此教师也应当根据自身经验与专业素养,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有选择性地对习题形式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一个班级内的绝大多数学生智力因素差异并不大。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一类有利于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其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不会直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是会表现成为一种学习态度,以动机为核心,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程。那幺当已有的习题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时,教师就需要对其呈现形式加以改造,以充分地激活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情感与情绪通过调动,专注度与学习效率也就会变得更高。改善习题的目的是为了令其充满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此才能够有效地达成练习目的,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丰富其知识量,培养思维能力。

二、习题内容的延伸

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有限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课内进行延伸,到课外,到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练习更是如此,走进生活,反映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悟到这门课程的内涵与实际意义。作为教材的一部分,练习系统需要在创造性地试用下来消除学生对于知识的陌生感,将知识能力与生活进行联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巩固和发展。一般地,教材练习系统的内容联系最多的是单元内的课文,因为习题的讲解需要紧扣原文,避免出现架空和单一化的问题。但实际情况表明,学生很容易对于这种讲练方式感到疲劳和厌倦。所以教师需要将练习题进行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生活,也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其它课程,虽然并不深入,但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令其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目标的达成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一课后,习题内容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延伸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科技馆进行参观,要求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看一看科技馆中都有哪些发明是受到生活启发的,科技的发展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填补空白,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起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练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填补的目的主要是对练习题进行补充说明,以增强其逻辑性与趣味性,可改善的有填补练习题空白,细化其内容,设置有梯度的练习等,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习题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本班的学情来进行改善,以理解运用性这一类题型为例,其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创造性复述,教师可以在原题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有梯度性地进行填补,进而达到强化思维的训练目标。再如,对于结合课文内容合理猜想与想象的题型,教师可以在原题基础之上进行填补,使题目的思路更加细化,引导学生更加认真细腻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如理解运用型。其训练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句段的深层次含义,从而把握内容主旨,那幺对于此类题型,教师就可以在原题基础上进行适当填补,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不同层次来进行体悟,打开每一个学生的思路,而不是仅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例如,在《景阳冈》一课中,课后习题三:“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经过,加上适当地语气,表情和动作”该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脉络,语气、动作与表情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抓住人物形象特点,从而确定武松临危不惧的勇敢形象。一般来说,教师可能会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学生在讲述过程中语气可能会到位,但都会在表情和动作上有所欠缺。为此,以习题关联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设置相关的情境。由此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从上帝视角的讲述者变为当事人。学生在讲述过程中便会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带入相应语气、动作与表情,牢牢把握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综上,自新教材广泛施行之后,有关新教材的使用研究层出不穷,而其中教材练习系统作为一个主要且必要的研究方向,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相比于旧版教材练习系统,新的教材有着很大的进步之处,在编排上更加序列化、合理化,也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重视其对教材练习系统的创新性运用,明确其特有的导向价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范丽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273.

[2]刘巧芳.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9):50-51.

[3]马彦彦.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J].中华少年,2017(17):69-70.

(贵州省独山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