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甘 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规范开课、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方式、学习效果、组织领导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发展塑造了重要指向。虽然上级文件对该课程各方面的建设都做出了全面部署,但是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在教学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1.1 因主体思想认识不足导致课程边缘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思想认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具体实践就会受阻。就目前来看,因思想认识的不足导致形势与政策课边缘化的表现如下:从学校主体来看,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建设成效。一直以来,学校作为主体虽然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但对课程改革创新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例如存在课程未进入教学管理系统导致教学管理秩序相对比较混乱的现象。从教师主体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多元化,参与授课的有领导干部、辅导员、思政专职教师等,管理难度较大。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认识不足的现象。在部分教师看来,承担教学任务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评职称,在精力投入方面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从学生主体来看,学生认为这门课在教务系统里面查不到课程安排,课程对各个学期的奖、补、助也没什幺影响,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使得教学中教师学生相互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因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使教学难度增大

教育部印发的“意见”对规范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涉及教学的内容、资源、效果、管理、师资等各个方面。若无充足的硬软件条件保证课程教学,会使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课程建设也将无从谈起。

根据“意见”要求,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属于高校各个年级都必须开设的课程,这意味着该门课程是各个年级同时开课,开课的难度、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教学硬软件设施满足开课需求,比如师资、教室、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工具等。目前因硬软件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采取的是周末、晚上集中上课,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但是利用周末、晚上集中上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1.3 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根据“意见”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开课要求不断线、考核要求按照学期进行,课程面临教学组织工作难度较大、缺乏过程性考核评价支持系统、考核评价结果转化度不高等问题。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面向所有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就目前来看,课堂理论讲授、专题研讨和专题讲座是常见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一般的思政课教学,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比较烦琐,教学主管部门在组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承担专题讲座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评价时,很难做到像其他课程那样建立比较系统规范的评价体系,造成了师生双方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不畅,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按照文件要求,该门课程按学期进行考核,总评成绩由各个学期的平均分构成。目前还缺乏一套比较完备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支持系统。

2 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思路和主要做法

2.1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问题链”,做好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主要通过“大讲堂”和“中班授课”的形式完成。做好专题教学,设计专题很关键。专题的设计既要紧扣教学要点,又要抓住学生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关键问题,回应学生需求,突出针对性。同时,要加强理论功底的巩固,组织好课堂的教与学活动。教学中注重参与式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化解疑点。重点解决的是向课堂要质量的问题。

2.2 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形成网络延伸的教学“空间链”

教学“空间链”主要通过“大讲堂”的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功能以及线上共享的网络资源构建。要想打造网络延伸的教学空间链,首先,网络教学资料和习题库要及时更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专题教学打好基础。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共建共享网络资源。最后,组织培训好教师善用网络资源,设计一些网络空间的互动讨论和网络答疑等,做到有问必答,一网“答”尽,强化专题教学的效果。

2.3 强化价值认同,形成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链”,做实基层班级的理论研讨

经过两个学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观,基层班级理论研讨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研讨的形式去检验学生前期的学习效果,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是否可以在研讨实践中形成价值认同,做到知行合一。要做实基层班级的理论研讨,形成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链”,需要对研讨的主体进行设计,争取团委支持,由辅导员主持、班级骨干主导完成研讨。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组织模式,健全各级教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教学的管理,比如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

2.4 注重教学效果,打造逐级提升的过程“考核链”,落实按学期考核

形势与政策开课战线长,内容变化快,考核次数多,如何形成契合学生学业规律的考核形式,这就需要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建设导向明确的形势与政策课综合评价体系。打造逐级提升的过程“考核链”的目的是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且考核的难易程度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而不断提升。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面对社会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具备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

3 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3.1 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党团班联动而构建的。该教学模式以“大讲堂”聚焦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中班授课支撑理论学习互动,基层班级理论研讨巩固学习效果为基本内容,形成“大讲堂+中班授课+班级理论研讨+线上网络学习”于一体的系统性、整体性、立体化的教学环节,实现了在校生不断线教学的良性运转。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3.1.1 以“大讲堂”聚焦重大热点难点问题

“大讲堂”是以大一学生专业为依据而组织的约200 人的线下专题讲座,同时借助腾讯会议等APP的线上直播功能实现校内外学生线上同步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实现形势与政策开课不断线的重要一环。“大讲堂”的师资主要由学校党政领导干部等构成,其目的是要发挥校内党组织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引领作用。同时,结合教师专长,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大讲堂”做线下线上同步专题讲座,及时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这种开课形式可以扩大教学辐射面,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也可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3.1.2 以中班授课支撑理论学习互动

中班授课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人数在100 人以内的教学班进行理论专题授课,授课对象主要为大一、大二的学生。该教学环节的专题讲授因年级不同,在教学方式、考核要求等方面也略有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发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考核依据考勤、课堂表现、课程报告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对大二学生采用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理论研讨展示的形式进行授课,考核依据考勤、课堂表现、小组研讨情况及课程报告给予成绩评定。这种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 班级理论研讨巩固学习效果

班级理论研讨环节主要在大二以上各个学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该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的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另一方面又以理论研讨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理论研讨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提供,研讨形式因年级不同,形式各异。大二学年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进行考核;大三学年以班团会形式进行,由带班辅导员参与,班级骨干组织自主完成,考核依据班级理论研讨的策划、研讨记录以及总结宣传情况进行评定;大四学年以自主学习参与线上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学生实际参与研讨的情况给予成绩评定。通过参与集体研讨和线上自主研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3.2 形势与政策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3.2.1 注重提升教学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上,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具有时间跨度长、学分低的特点。“开课不断线”对人、财、物等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落实起来难度较大。该教学改革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入手,通过重建师资队伍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不同年级学生教学设计的差异化,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达到提升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3.2.2 注重课程资源建设,打造共建共享平台

按照“意见”要求,要规范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资源,需要各个高校能够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优质资源。该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以“大讲堂”的形式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慕课平台或组织教师参与其他高校举办的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打造共建共享的平台。

3.3.3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构建全链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改革中,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整体设计。“四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坚持系统性原则,注重整体设计、顶层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纵横交错,形成了基于专题设计的“问题链”、网络延伸的“空间链”,知行合一的“活动链”,以及考核逐级提升的“考核链”。实现了各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精准对接、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