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茜,魏 强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1 提升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1.1 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迈入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然而,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领域快速发展和社会领域不断更新的需求,应用型高校与社会的供求关系出现不对等现象。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经济理论知识丰富、实战能力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高的经济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应高度重视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培养更加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型人才,回应时代诉求[1]。

1.2 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展现和专业知识积累,绝大部分都来自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校园应用实践,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的工作前景和专业优势,故应用型高校应以就业导向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增强学生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新时代经济管理型人才。同时,创新提升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更易获得工作机会。

1.3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质量的完善和提升,可以帮助高校完成由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顺利转型,深化教育高质量改革,促进新时代教育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强国建设,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革新与优化,还可以帮助高校和学生更深入准确地认识、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进步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前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为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2]。

2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2.1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烦琐复杂,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不科学、专业课与选修课设置不连贯、不同科目的课程时长设置有偏颇、经济管理实战教学过程不够深入、缺乏高质量的特色课程。比如贸易经济专业,专业课程设计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多以文字理论讲述为主,基本无实践过程或者其他新型教学形式。总体来看,经济管理类课程设计内容广而不精,缺少特色。

2.2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阶段很多应用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已经逐步更新完善了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但是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还是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加的需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学术研究出身,其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大多是通过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而来,不具备社会经济市场实操能力,不能给予学生经济案例的实践指导,不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所长。除此之外,经济管理专业对经济数字运算技术使用频繁,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和案例讲解,但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系统落后,在处理智能化数字难题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 教学方式单一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学生经济学知识,还需要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培养经济人才。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传统,采用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与学生互动极少,俨然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部分经济学教师还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甚至将专业书本奉为圭臬,全然不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不能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展开经济学话题讨论,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影响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对经济管理的学习兴趣,最终将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所得和未来就业[3]。

3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3.1 完善经济管理类课程结构设置

3.1.1 优化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围绕课程大纲来进行设置。应用型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大纲的更新完善,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市场的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诉求为中心,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时长、专业化课程的占比、实践与理论的平衡等方面,制订科学、全面、系统、精细的高质量教学大纲。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还应向教育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的资深编辑者请教,请为自身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提供宝贵意见和具体指导。

3.1.2 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所有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个人在社会生存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要注重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高校可以与经济管理类的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设立实践教学基地,高校为企业提供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企业为高校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和操作平台。在实践教学基地中,教学团队可以观摩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战过程,借鉴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战经验,优化本校的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4]。

3.1.3 重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应根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制订完善的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统筹规划和全局把控。其次,应用型高校教师可以将经济管理类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反应相结合,遵循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撰写课程教案,并展开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学,全力以赴发挥出每节课程的最大效能。最后,在经济管理学院官网首页设置课程意见反馈板块,学生和教师可以针对提升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自由投稿、发表意见,线下教学团队也可以不定期随机抽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回访,寻求其对课程的综合评价,做好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质量监督。

3.2 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

3.2.1 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不能只有资深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培养、更新教师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素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比如,应用型高校可以邀请经济管理领域的资深工作者对教师进行实操能力培训,帮助教师通过实战感受经济管理的不同维度,以战促学,进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立体化、实践化。

3.2.2 增强经济管理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一定会涉及信息化教学。其一,应用型高校要更新经济管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展开智慧化教学思想培训。其二,应用型高校要邀请拥有熟练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在职人员对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运用多媒体电子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其三,应用型高校要组织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堂评比活动,通过具体的经济管理课堂活动加深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记忆,进而强化教师的学习效果。

3.2.3 优化经济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系统

一节高效的信息化经济管理类课程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应用型高校应借鉴经济管理相关企业的工作运行系统,以高效处理数字经济工作为中心,展开本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信息化系统升级与完善。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还要注意信息化系统的监管与维修,成立专职部门负责系统的监控,并定期排查抽检,避免因系统运行错误或者出现故障导致实践课程无法开展。

3.3 创新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

3.3.1 构建经济管理类课程信息化体验教室

打造经济管理类课程信息化体验教室,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步入校门后,教师要针对经济管理类课程以及就业前景通过视频展开全面介绍,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从大的方向上有基本的认知。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还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室对学生开展经济管理类的实践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所学内容,打破传统面对面、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桎梏,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实战教学下感受经济管理知识的乐趣和魅力。

3.3.2 组织经济管理专家座谈会、分享会

应用型高校应开展专家课堂活动月等活动。经济管理类课程可以不定期邀请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家与同学们进行课堂交流分享,课堂中可以答疑解惑,也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就业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丰富学生的上课形式,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果。

3.3.3 打造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融合教学方式

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按照就业形式和教学大纲分类,将同一类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在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与其他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和学生产生思维碰撞[5]。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学习内容、明晰学习方向。应用型高校还可以组织经济管理类专业之间的创意设计比赛,以四到六人的小组形式,开展经济管理的实战创意活动,以战促学,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社会经济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型高校需要重塑课程结构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如此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