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喜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6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2017 年度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是商学院新商科、新零售重点发展建设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具备管理、营销、经济、门店运营等专业知识、且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连锁化、标准化的发展,连锁企业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但专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却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以解决人才需求。

1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共开设25 个专业、5 个专业群,其中1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已完成26 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2022 年,我校“1+X”证书试点24 项,学生参与报名人数达600 人,实际参加考试586 人,参考率达97.67%,考核通过率96.64%。其中我校商学院开设“1+X”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农产品电商运营、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数字营销、快递运营管理、网点运营推广职业技能服务等证书。据统计,其中“1+X”跨境电商B2C 数据运营、农产品电商运营、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证书考核通过率达100%。学校开展“1+X”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实施过程与成果转换尚存一些问题。

1.1 制度建设需进一步推进

“1+X”证书制度的推进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需由专门的部门和教师来落实,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制度不完善、各方工作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同时存在专任课教师承担考证任务课时津贴问题、激励制度、考核评价、学生考证与学分衔接等制度问题。上述所有制度须进一步完善和推进。

1.2 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

由于“1+X”证书制度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对之认识不够深刻,“1+X”证书的考取与专业课程学分的转换宣传不够,学生考取“1+X”证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还在质疑社会企业对证书的认可度问题。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落实。

1.3 合作企业沟通工作需加强

教师通过师资培训了解职业技能考核的内容、方法及工作任务要求,但实际演练还存在经验不足等情况,需第三方企业导师进行专业指导,但这项工作的落实困难重重。学校在推进“1+X”证书考核过程中,一些第三方企业配合度不高,或是过于形式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寻求合作,与之加强交流。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的创新点

2.1 课证融通

从“1+X”证书制度开展以来,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开展修订,围绕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级)证书建构了“课证融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体系,按照证书的考核标准开设了相应的“课证融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能够相互融通。“1+X”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级证书考核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门店人员管理、商品管理、卖场管理、门店促销基础知识、经营数据分析等。因此,为对接与贯彻证书考核标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门店运营管理”“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等考证课程。同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使课程模块与证书考核点一一对应,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指导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证书考核完全融合的效果。

2.2 打造理实一体的实训场景

“1+X”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级证书在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中,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立足企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置了员工管理、商品管理、场景化陈列、促销策划等实操技能考核点,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级证书标准内容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做好分工协作及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设置,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为有效地落实实践课程体系,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京东电商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将电商产业学院和校内京创超市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以企业产业为平台的实习、实训场所。其中,智慧新零售实训中心——京东便利店,除了为本院师生提供零售服务以外,也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训基地。

“1+X”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级证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理论考核考场设在京东电商产业学院的云教室,学生在云平台上按时完成理论考试;实操考试设在智慧新零售实训中心京东便利店的实际考核场景中,其中商品陈列、商品布局等实操项目考核直接在卖场现场进行考核。同时,京东电商产业学院中的企业导师与门店店长直接作为技能考试的评审,当场就可以对学生的项目予以指导与评价。

2.3 双师制度

开展“1+X”制度试点师资培训,深入研究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有机融合,领会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数字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兼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21 年度我校商学院13 名专业教师考取农产品电商运营高级证书,顺利取得相应师资培训资格证书和考评员证书;2023 年度我校商学院28 名专任课教师获得高级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和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在南八仙,青海油田动用深层钻探高产井,通过强化深层地质研究、精细地层对比、强化井位论证等方式来提高E32深层潜力发挥。今年部署仙23、仙24共计2口新钻井,单井配产每天达到3万立方米。

3“1+X”证书制度推进路径研究

3.1 基于“1+X”证书制度,实施相应的“三教改革”

3.1.1 与“1+X”证书匹配的教材建设

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建设一套完整的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技能精准匹配的教材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材是“1+X”证书制度试点中教学改革极其重要的载体形式。同时,融合“1+X”证书的教材需要校、企、行等多方研究与整合教学资源,紧扣学生职业技能目标、教学大纲与职业证书技能考核标准,将行业、企业急需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新工作流程融入新编的教材和培训内容里,同时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引领行业的新型化教材。

3.1.2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职业院校须大胆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上课场景,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改革。“1+X”证书的落实往往需要线上线下、模块化、项目式等灵活的教学模式与多样化的课堂场景。学生所接触到的教学内容应是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资格证内容的整合,同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巧妙结合也是自然需求。

3.1.3 推进双导师制度,丰富双师内涵

为更好地推进“1+X”制度,校内教师参与了相应的证书师资培训,但往往在实际实操项目考核时,专任教师也会遇到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情景,此时,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度”能巧妙地解决此问题。及时引进企业的工匠或行业培训导师为学生开展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形成专兼结合、混合式的教师团队。行业导师培训与教师校内教学相结合,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要点,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与就业场景培训。

3.2 持续推进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的推进是“1+X”证书制度落地的保障,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培训与考证的积极性、完善落实经费的保障机制等都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1+X”证书制度,前面有提到相应的“三教改革”,这些措施的顺利落地离不开一套完整的配套制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在教师的引进、培养、提升、评价、激励机制中创新,使教师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示范作用,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统筹安排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用人标准及要求,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

3.3 加快“学分银行”建设与研究,与“1+X”证书巧妙结合

“学分银行”借用了银行的特点,在何时何地能够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转换、可追溯,对学历教育地点及时间不做限制,明显和高职院校学分制存在差异。同时,“以证代考”的形式在一定层面上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为推进“1+X”证书制度提供了保障和服务支持,高职院校对这两种方式的应用与建设迫在眉睫。

3.4 实训场景多样化,加深对学生未来就业场景的体验

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时须立足实际教学情况,重构“1+X”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场景的构建。实训场景的构建则需要拉动校企合作的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证书的考核现场可以不局限于学校,还可以是逼真的实训场景中心或是实际公司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做到毕业即就业,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节奏,及早投入日常工作中。

4 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在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学分银行、以证代考等形式引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考核,进一步推进“1 + X”制度试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出极大挑战的同时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也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