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

摘 要:以高职院校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索总结做好高职院校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青春健康教育;教育现状;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25-01

目前,在全国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的青春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普遍缺乏正规的青春健康教育师资,教育形式单一呆板,受教育面窄,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据我院青春健康项目组调查:针对生理卫生、避孕、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调查,男生正确回答率为49.39%,女生为52.99%,说明总体上高职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的了解比较缺乏。在目前的性健康教育方式中,学生最能接受由医生、专家为其提供的知识,比例达47.06%,而课堂教授和家长教育是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另外,女生主要通过与同学、朋友的交流获得知识,而男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录影录像获得。相对而言,学校给予学生的性教育还是较少。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定期做以性生理健康为主的讲座,或者是结合“5.25”心理健康周和“12.1”艾滋病日的活动主题,举行知识展览、发放宣传手册、知识比赛等,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教育体系。小部分高职院校也只是把青春健康作为选修课或在其他的必修课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讲一些相关内容,知识面很局限,加上大班授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一、高职院校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开放的环境下,高职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面临日益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心理冲突以及与性相关的健康危险。加之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各种性文化传播媒介的冲击、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差别的扩大,这些因素导致传统道德说教的作用已显着削弱。

2. 学校相关教育不充分

目前,尚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发的关于青春健康的专用教材。高职学生在年龄、知识结构、身心发育等诸多方面原因,缺乏必要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准确性。学院定期举行的生殖健康等方面的讲座或团体辅导,聘请的基本是医院的一些专业人士,这种方式受教范围小、学时短、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

3. 来自家庭的教育缺失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青春健康教育知识是很小的,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对这些知识不了解。对于青少年的青春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场所。但是,学校教育的不充分,而学生家长们又闭口不谈,最后的结局是学生的青春健康认识水平低,导致了错误的性观念、性行为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社会相应服务的空白

我国的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免费对社区的青少年(包括在校生)进行青春期保健服务。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该项服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青春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1. 以学生需求为主线,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普及青春健康知识教育

加强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地对高职学生进行青春健康知识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避免传统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开展以学生体验、师生互动等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投入并热爱课堂。

2. 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力量,传递准确的青春健康知识和态度

同伴教育特点是尊重、平等、形式灵活、参与性强,核心是交流。由于同伴教育源自同学之间的自发组织和自愿参与,志愿者及目标对象均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同伴之间的分享不但成为知识、技能的传递途径,更易成为其能力提升的平台,许多目标对象在接受志愿者培训之后,会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朋友、同学,自发地参与到下一轮的同伴教育当中,使同伴教育呈递进式扩展,在实践中更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3. 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丰富青春健康教育载体

目前,高职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录像等非正规途径获得性知识。我们应为学生搭建有效的知识学习平台,让学校成为大学生获取性教育的主阵地。如设置青春健康教育专题网站、教学网站、论坛、开设专门的性心理咨询信箱、热线等途径,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对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的认知水平,开展青春健康知识需求摸底调查,明确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确保实现教育的工作目标。

5.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社会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的效果。需要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健康知识。家庭要发挥言传身教和家庭教育感染力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学生青春健康知识教育,发挥主渠道的作用。高职学生是接受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青春健康教育,能自觉提高对青春健康知识的认知,实现个人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的自教自律。

参考文献:

[1]甘孟红.创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J].职业,2011(21).

[2]沈力晔,杨志坚.大学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实践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