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敏 安秋亭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学生群众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受各种因素制约,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社团价值引领效果不佳、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育人资源空间有限、社团运作专业指导匮乏。要提升学生社团育人功能,高校需要根据社团文化和青年特征,强化社团思想价值引领、健全社团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社团资源供给配置、打造社团特色文化品牌,从而实现社团育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C961;G45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6-0005-04

基金项目: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题“习近平青年观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编号:YZZJ2023034);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研究”(编号:2023DJSZ023)

高校学生社团伴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改革、进步、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重要的第二课堂载体,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厘清和提升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1]。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

首先,高校社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2]。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通过理论政策宣讲、学习交流、主题演讲、时政研讨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把握舆论热点、实践焦点,学习、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高校成立了社团党支部和团支部,并将其作为学生政治生活的核心组织,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再次,高校社团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活动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可以说,高校学生社团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补充、朋辈教育、自我教育等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阵地。

2.各项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

学生在参与社团组织管理和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培养。首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3]。大学中的所有社团均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社团的主人是社团成员。在社团规划和活动开展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丰富社团文化,促进社团发展。其次,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类社团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志愿公益活动等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不断接触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进而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专业素养。例如,化学类社团可以通过趣味科学小实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再如,计算机类社团可以组织专题讲座、编程比赛、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前沿科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再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社团要鼓励成员不断尝试新方法、新理念,充分激发自我潜能,为团队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社团要充分结合学科特色、专业特长开展“创青春”“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竞赛,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3.社会实践能力与责任感提高

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场所遍布校内和校外,为学生与社会的衔接提供了通道。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社会,而且能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高校社团开展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社团要搭建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拓宽学生社会交往的路径。这样,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走进社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社会,从而获得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在社会活动中,高校学生社团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宣传推广、组织活动、协调团队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与责任感,自觉做到为民服务、奉献社会。

4.精神激励与文化传承

精神激励与文化传承,能为社团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因子。首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更有归属感,并建立深厚的友谊。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角色及任务,通过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从而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学生今后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挑战,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再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结识不同背景、不同特长的伙伴,拓展自己的交际圈。通过拓展人际关系,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的观点,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等,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现状

1.社团价值引领效果不佳

当前,部分学生社团的主流价值观践行成效明显不足,意识形态建设有待加强。首先,部分思想政治类社团相较其他志愿公益类、学术科技类社团而言,数量较少且发展迟缓,未能有效起到思想引领作用。这是因为此类社团的活动形式往往缺乏创新,互动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其次,互联网背景下,部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倾向有时比较明显,使得社团活动庸俗化、形式化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样,部分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一些所谓流行文化和偶像文化的冲击,在思辨能力上会有所弱化。再次,部分学生加入社团时存在很强的功利心,给社团带来了不好的风气。例如,个别社团有官僚气息,部分社团成员言行失范,未能有效发挥朋辈引领功能。

2.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社团运行的保障,影响着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近年来,虽然高校在社团注册、社团管理、社团评价、资源分配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意见,但还是有部分高校忽视社团建设和内部管理,认为社团思想政治大方向正确、活动流程规范即可,导致社团建设缺乏长效机制,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部分社团制度建设不科学。一些社团的章程制定缺乏专业指导,制定出的制度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在实际运行时正常执行。其次,部分社团的考核机制不够合理。一些社团的考核制度中,有些指标难以量化,导致考核结果不公正、不客观。还有一些考核指标没有与社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相联系,对社团活动的过程监督与质量评价不够科学。再次,部分社团的考核结果反馈和运用效果不佳。一些社团的考核结果未及时反馈给成员,使得他们无法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贡献。还有一些社团的考核结果未与成员的奖惩和晋升相联系,导致部分成员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3.社团育人资源空间有限

当前,部分高校对社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资金、场地、指导力量、设施设备等资源的投入方面有限,最终导致社团无法实现其活动计划或只能有限地开展活动,使社团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以街舞社和吉他社为例,这两类社团对于排练场地有特殊要求,在排练时声音较大,频频遭遇投诉,面临着解散的危机。部分社团因依靠社会赞助、收取会费等开展活动,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以后的发展。因此,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需要社团管理部门慎重思考作出决定。

4.社团运作缺少专业指导

社团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身心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一些社团在自我运作中缺少教师的专业指导,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高校一般由团委负责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但因为专任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很难有时间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4]。而且社团的指导教师多为兼职,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这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团发展被定位为团委的职责范畴,致使专任教师参与社团指导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不够重视,社团指导在教师工作业绩中体现不明显,会导致社团运作无法获得专业指导。

三、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策略

针对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多措并举,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优化社团育人功能提升策略。

1.强化社团思想价值引领

做好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是高校社团的首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因此,做好高校社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是共青团的主责主业。首先,学校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坚决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遵循社团文化,把握青年特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作为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抓手。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对思想政治类社团的重视程度。要丰富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洗礼,在实践上得到锻造,早立志,立大志。其次,社团党支部、团支部要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端正社团成员加入动机,约束社团成员言行。再次,高校要打造在线思政教育云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助力社团思想引领工作。例如,通过建立社团专属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先进思想,宣传社团文化,提升教育效果。

2.健全社团运行管理机制

完善和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社团组织育人效能发挥的基本保障。同时,社团的多元化发展,可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流程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高校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团的准入制度、维权制度、活动审批制度、激励制度等运行保障机制,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使社团在建设运行中有一定的制度遵循。在制定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时,高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分析社团发展形势,研究社团管理政策,服务学生所需,并由专业教师审核把关,经过多方论证后实施,以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社团实际活动的过程监督与问题反馈,使社团有效执行规章制度,约束社团成员言行,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社团评价激励机制。一要完善社团评价机制。例如,分别对社团管理部门、挂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社团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查缺补漏,提升问题整改的成效。二要完善社团激励机制。高校要从社团的需求出发,提高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引导性和有效性。高校要通过评优评先、政策支持等形式激励社团发展,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育人效能[5]。为提升社团指导教师的参与率,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职称评审、工作量折算、年终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完善社团资源供给配置

社团资源供需失衡和分配不当,是社团发展的主要矛盾。对此,高校要科学部署、统筹安排,增加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在顶层设计方面,高校要提高对社团的重视程度,将社团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在经费支持方面,高校要将社团经费管理列入财政预算,在活动中对社团的经费需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在场地方面,高校要有效整合本校资源,加强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社区建设,为社团活动排练和正式表演解决场地之需。高校还要支持和鼓励社团在校外建设实践基地,使社团活动走出校园,与社会对接,获得社会上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专业指导方面,高校要根据社团的特点,配备、配齐指导教师,以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让他们帮助社团进行科学谋划,促进社团的长远发展。这样,能有效提升社团活动质量,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人员培训方面,高校要重视指导教师的社团工作业务技能培训,并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使其更好地对社团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还要对社团骨干进行经常性的技能培训,并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切实提升社团骨干的组织策划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进而发挥社团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团的高质量发展。

4.打造社团特色文化品牌

社团品牌意识是推动社团活动开展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可促进社团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因此,社团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品牌文化,优化品牌管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并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在明确品牌定位方面,社团要确定目标人群,展现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提高识别度和公众认可度。其次,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社团可以通过标志、视觉识别系统、宣传语等方式来营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社团的特色和文化。再次,在推广品牌文化方面,社团可以充分挖掘品牌故事,展现品牌特色,凸显品牌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展览、表演、宣讲、见习等形式的社团精品活动,传播自身品牌文化。同时,社团还要借助各种传媒手段,如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等,传播品牌理念,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社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最后,在优化品牌管理方面,社团要注重品牌的持续改进和维护。社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改进和创新品牌管理策略,以保持品牌的长久发展。如挂靠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的易思公益社团,将学科专业特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有效促进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凸显了社团的个性和创新性,成为独有的校园文化品牌[6]。社团通过挖掘品牌内涵,持续做好品牌宣传,使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在引领校园文化风尚、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学生群众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遵循社团形成和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实际,从价值引领、机制保障、资源供给、品牌建设等多维度出发,创新工作路径,进而发挥社团组织的育人效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煦.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效能的现状分析及其提升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501(01):108-111.

[2]罗丙蕊.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3]朱婷婷.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1.

[4]刘海沁.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表现、缺失及改进[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04):325-327+331.

[5]陈飞,郭兴华.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功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1(08):74-77.

[6]张欣.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lubs

Hu Limin, An Qiuting

(Yangzhou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tudent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also a platform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 current value guidance effect of student clubs in some universities is poor,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lubs is not sound, the space for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lubs is limited, and there is a lack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for club operation.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tudent clubs, univers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value guidance of clubs,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lubs, improve the supply and allocation of club resources, and create distinctive cultural brands of clubs based on club culture and youth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ra value of club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societies; educationalfunction;foster charater and civicvirtue; value 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