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地方商科院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新时代商科教育的发展需要,推进地方商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下,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学管理过程中执行不力的原因,同时结合新时代教学管理的实践体会,提出了四项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商科院校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商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184-03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前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讲话。这次大会释放了三个强烈的信号: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回归”。为了推进上述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新时代地方商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审核评估中“五个度”的有效达成,除教育教学中的顶层设计需要严谨科学以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在其中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界定

在此,本文对新时代商科教育、教学管理执行力以及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进行基本概念界定。

(一) 新时代商科教育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主动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与数字经济发展结合异常紧密的新时代商科教育,也必然要做出及时调整和改变。正如张曙光在《从“成才”走向“成人”: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向》[1]论文中所指出的,“新时代的教育不是让人怎幺变聪明,而是让人怎幺更有智慧”。新时代商科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意识及责任担当精神,要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商科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些均是新时代对商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学管理执行力

执行力是维持一个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认为[2], 执行力是执行者有效整合可用资源, 充分利用先进管理手段或方法来执行政策和策略, 贯彻战略意图, 达成甚至超越预定目标的实践能力。而教学管理执行力则指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人员有效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各级组织及教师个体遵循教学规律、遵守教学规范、执行教学政策、履行教学任务的能力就是教学管理执行力。简单地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想拥有较强的执行力,就应该用正确的人,遵循正确的途径,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三)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 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它由斯派蒂(Spady W.D.)等美国教育家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现已成为美、英、加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1994年,斯派蒂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4]一书中将 OBE 定义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并系统地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确保学生围绕培养目标而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该教育理论关注目标的实现,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能够获得什幺能力和能够做什幺,以及为了实现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测量等内容,解决了培养什幺人、如何培养人和培养得怎幺样等关键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广泛推崇。在地方商科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借鉴成果导向理念,将有利于促使关注点聚焦于教学管理的结果及成效,促进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

二、教学管理过程中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教学管理过程中执行不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仅从成果导向理念入手,将执行不力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持续性,标准不清晰

对地方商科院校而言,其教学管理制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教学改革与研究,也包含对教学运行管理规范进行规定及要求,同时还包括对实践教学、学籍管理、质量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制定相应的规范及管理制度。正是由于教学管理的范围广、内容多,因而必须有高效、科学、完善、持续的教学管理机制做支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一致性、科学性、持续性是教学管理系统科学有序运行的保障,也是教学管理执行力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缺乏足够的科学性,有些规定生硬牵强,标准不清晰,不切合教学实际,且持续性不强,经常会因为某种需要而频繁修改,造成执行者对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混乱,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正确、有效执行。

(二)教学研讨及交流不充分,政策解读宣讲不到位

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由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等群体予以实施。若期望达成教学管理的顺畅运行,则无论是对教学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还是对教师而言,均需要积极沟通和协作,共同提升执行成效。目前因为缺少制度化的教学研讨及交流平台,或者虽然存在每周要求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规定,但是因为督导检查不力,许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另外,上级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的沟通交流不畅通、不充分,特别是对一些新出台的政策解读宣讲不到位,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求逐渐衰减,速度逐渐放慢,最终甚至会偏离目标,严重影响教与学成效的达成。

(三)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不强,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均有比较强烈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品德,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责任意识较为淡漠。这一方面表现为这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解照本宣科、枯燥乏味,重难点不突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不深刻;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很少布置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简单随意,忽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及督促,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及时提供效果反馈,使得学生对学习感到迷茫、困惑,不得要领,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

教学管理执行力需要以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为依托。制度不明晰、奖惩不分明,会严重挫伤积极进取的教师的积极性,制约和阻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及可持续发展。另外,目前在很多高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教师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较为肤浅,对自身教学质量的品牌意识缺乏;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执行力的文化建设及宣传投入不足,对教师的指导及服务存在缺位现象。因此,从组织层面上讲,强化教学质量责任意识、提高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中教师执行力的氛围营造不够;从教师层面讲,教师贯彻落实教学管理诸多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教学管理过程中执行不力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商科院校提升教学管理的执行力提供一点参考。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提高其科学性

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需要经过利益相关者的充分调研,并吸收校内外专家学者等的学术研究成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并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后,方可在校内执行。在执行时,要随时关注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及学生的反馈,及时对反馈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组织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导进行深入研讨,以确定教学管理规定是否需要修订、何时进行修订,以及如何进行修订,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以成果导向的理念对其进行持续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及完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基于数据调查、数据分析的科学决策。现阶段,高等学校中的数据是非常复杂、庞大的。经过若干年的累积,每个部门的管理系统里都存储了大量的数据[5]。因而,要重视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比如,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及时预警和干预、对教师及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服务等。与此相适应,新时代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也要通过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予以保障。

(二)拓宽交流研讨渠道,保障教学规范的上传下达

高校教师的工作属于高智力类型的工作,不同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由于其受教育的背景以及成长的环境不同,对问题的认知会存在一定偏差,且与其他人群相比教师可能会更倾向于坚持其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这就意味着,在高校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沟通。从学校、学院层面讲,为教师交流沟通提供畅通的渠道和平台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学规范的上传下达,促进教师对教学规范的正确理解,同时亦可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有效运用。

在具体实施层面,学院、学系下属的教研室、课程群、教学团队等作为基层组织,可以将团队中教师之间的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学生培养等工作进行定期研讨并形成制度,教务处可以定期抽查。比如,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课程的地位、作用,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教学方法的选取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探究与协作,所教学生的特点以及一些个性化问题等,教师之间通过交流研讨可以开阔视野,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情况的把控。再如,教学秘书作为学系和教务处等管理部门之间联系的纽带,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及时做好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档案资料的管理归档[6],助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及执教能力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指出,“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成果导向理念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及执教能力的目的都在于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个核心任务,在提升教师执行力方面,学校及学院要做好一系列工作,既包括对教师的培训指导,也包括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研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以下信念贯彻落实下去,以保障执行力的有效提升。第一,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第二,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做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第三,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第四,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构建执行力评价指标,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执行力强弱需要科学评价,质量文化氛围需要精心营造。这就意味着,对教学管理部门这个教学组织及运行的核心组织而言,需要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较好地把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并落到实处;对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个体而言,则应具有较强的履行好自己岗位职责的能力。科学有效的评价及奖惩制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

为了科学有效地设计执行力评价指标,许多学校及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指标体系。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拓研究员及该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屈波研究员2012年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论文《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7],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成效,为定性定量评价执行力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他们的研究将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观测维度,分别是执行能力、执行力度及执行效果;在其下包括战略目标转化能力、实施方案设计能力、目标任务实施能力、目标任务调控能力、执行人员支撑力度、执行经费支持力度、优质资源调配力度、目标对比度、产出效益度和社会效益度等10个一级指标和对学校战略精神认同度等24个二级指标以及多个细化了的定性与定量观测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执行力评价,不仅可以很好地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可以比较准确、全面地对执行力进行评价和反馈,非常契合成果导向的持续改进理念。

四、结语

OBE理念的核心精神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其中“学生中心”是指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成果导向”是指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是保证学生取得特定学习成果,达成学习目标;“持续改进”是指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部门、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及良好的执行力。在这里,成果导向是依据,是方向,是目标;而执行力是落实,是能力,是质量保障。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执行力,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协同育人成效,竭尽所能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曙光.从“成才”走向“成人”: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6):77-84.

[2] 保罗·托马斯, 大卫·伯恩.执行力[M].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3] 张小芳. 高校二级管理背景下教学管理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4):44-46.

[4] Spady W 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rlington[M]. V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10.

[5] 谢健.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J].大学教育,2018(6):44-46.

[6] 张群艳,雷鹰,杨咏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教学秘书工作的持续改进[J].大学教育,2020(3):184-186.

[7] 刘拓,屈波.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03-109.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20-07-01

[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国际认证范式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及质量提升的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郑丽(1966-),女,河北丰南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