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煌 黄善愉 许 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育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载体和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英语教材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通过英语教材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研究领域中涉及较少(李冉冉 2018)。因此,为了掌握我国在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领域的研究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梳理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以“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为主题的期刊论文。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收录面广、综合性强、权威性高的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外语教材”和“批判思维”相关词汇进行主题词检索,与“教材”相关的词汇有“教材”“教学材料”“教科书”等,与“批判思维”相关的词汇有“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等。检索时间段定为2011年1月到2020年12月。

经上述检索方式检索出1 351篇文献。通过浏览文献标题、摘要和内容,删除其中相关度不高和焦点不突出的论文和资讯,得到直接相关的原创性文献158篇。

在分析文献的理论视角、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

2.我国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存在哪些不足?

3.我国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的未来展望是怎样的?

二、研究发现

(一)理论视角

在158篇文献中,按是否明确陈述研究所依据的理论视角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无明确的理论视角(54%),二是单一理论视角(35%),三是多元理论视角(10%)(见下页图 1)。

图1:理论视角的分类及其对应的篇数

在无明确陈述理论视角的86篇文献中,大部分直接切入正题,也有部分在罗列前人提出的相关定义后未指出研究所使用的定义或理论基础。如卓张众(2015)在回顾了国内外20世纪4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后,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高一必修模块第三单元为例,从思维角度探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及其意图,探讨如何设计批判性阅读课堂教学。

选用单一理论视角的56篇文献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英语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46%)、批判性思维理论模型(34%)、教材分析方法(5%)和阅读相关理论(14%)(见图 2)。

图2:单一理论视角的分类及其对应的篇数

其中,26篇文献从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出发,论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或探讨教材中所体现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或探讨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刘云霞(2020)基于核心素养提出要树立开放式教育理念,注重教材结构的联系,借助插图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楼瑛(2020)根据思维品质的内涵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设计语言表达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Module 10Unit2为例,提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性思维理论模型方面,13篇文献选择《特斐尔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应用到教材分析中。如王凌(2020)以批判性思维中6个认知技能为理论框架,研究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二中Readingand Thinking板块如何体现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但仅对教材中的阅读练习进行分析,未将练习题与文本、单元及单元的其他模块综合分析,也未探讨教材所体现的批判性思维的情感倾向。段晓帆(2020)将批判性思维分为《特斐尔报告》中的两个类别,分析人教版和牛津译林版教材中阅读部分的批判性思维情况,对比两个版本教材的阅读板块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体现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总结出教材编撰和修订的启示。此外,有2篇文献以保罗和埃尔德(Paul&Elder)所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三个维度作为理论基础。如徐勇波(2019)指出应围绕分析、评估、创造性三个维度展开阅读教学,并以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利用文章标题和读后活动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有3篇文献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如李善良(2012)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学教材中关于“批判性思维”技能或内容涉及共同的词,并在此框架下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在教材分析方法方面,3篇文献选用坎宁沃斯(Cunningsworth 1984)或程晓堂(2011)的教材评价方法。如崔彬彬(2017)根据坎宁沃斯的教材评价理论,对新标准大学英语教程和E英语教程进行使用后评价,从中国文化比例及评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在阅读相关理论方面,有批判性阅读理论、阅读层次理论和阅读教学理论等。如郑羽亮(2019)基于阅读层次理论,从思维品质培养视角对人教版(2012版)初中《英语》九年级阅读练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该教材的阅读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其练习的设置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布不合理、缺乏深刻性和没有突出核心主线的缺陷。李丽州(2014)根据理查兹(Richards)批判性阅读的理论,以《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讨论不同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16篇文献选用多元理论视角,包括布卢姆(Bloom)教育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如侯莹莹(2018)以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为理论框架,紧密结合当时所使用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以陕西省某私立高中的高二年级某班为研究对象,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对批判性思维中的“分析”“推理”“评价”技能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究。王巧芝(2018)以建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念为理论视角,根据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可见,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研究暂无明确的单一或多元的理论视角,从教材分析的理论视角对该主题进行探讨的相关研究尤为缺乏。

(二)研究主题

综合哈伍德(Harwood 2014)对外语教材研究主题的分类与法西酮(Facione 1990)提出的批判性思维二维结构模型,将158篇文献分为两类:有关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共6篇(4%)和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其他教材研究共152篇(96%)。

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分为两类: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研究和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的批判性思维总体分析研究各3篇。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其他教材研究的研究重点,分为两类:教材编写研究8篇(5%),教材使用研究144篇(95%)。

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中,批判性思维总体分析研究是基于思维培养角度,以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技能模型对某部、某类教材进行分析。如丛凤玲(2020)基于批判性思维理论模型,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及练习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好奇、自信、开放、坚毅和正直等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研究是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模型,对某部、某类教材进行分析。如王凌(2020)以《特尔斐报告》的认知技能框架为指导,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着重分析教材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然而,目前对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分析研究较少;批判性思维倾向作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获关注甚少;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分析研究一般只对1—3部英语教材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或批判性思维总体分析,没有以某地区、某学段的所有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缺乏地域上的针对性和对具体学段批判性思维培养特点的关注。

参考程晓堂(2011)对教材编写研究方向的分类并结合实际,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材编写研究细分为三类:语言材料选择研究4篇(50%),语言知识呈现研究1篇(13%),教材编写原则研究3篇(38%)。语言材料选择研究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综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出有关语言材料的选择原则。如徐海艳(2015)以教材阅读课文的选材为切入点,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提出外语教材阅读课文选材的终身受益、活性和挑战性原则。语言知识呈现研究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外语教材中的教材呈现方式,为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语言知识呈现方式明确方向。如崔彬彬(2017)通过对比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E英语教程,发现在批判性思维方面,新标准教材只是抛出问题,未引导学生思考,而E英语教程却一直引导学生思考、直面问题。教材编写原则研究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分析外语教材的编写情况,提出编写原则。如邢蕾(2014)在分析国内外批判性思维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然而,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材编写研究较少;语言知识呈现方式作为英语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所获关注甚少;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材编写研究主要是在分析1—2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语言材料选择、语言知识呈现展开,同样缺乏地区、具体学段上的针对性。

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使用研究为144篇,包括教材使用方式单一研究114篇(79%),教材使用方式与所存问题相关研究27篇(19%),教材使用方式与语言材料选择相关研究、教材使用方式与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相关研究、教材使用方式和语言材料选择与呈现相关研究各1篇(总计2%)。教材使用方式单一研究主要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综合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使用方式。如鲁子问(2016)在进行有关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后,综合英语教育的特点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出基于教材的提问、解释、分析等教材使用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教材使用方式与所存问题相关研究基于教学实践与文献,归纳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有效的教材使用方式。如吴悦(2019)在梳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教学中存在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思考时间少等问题,提出培养批判性思维应结合翻转课堂等方式使用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材使用方式与语言材料选择相关研究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材使用方式和教材中语言材料选择建议。教材使用方式与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相关研究在以批判性思维技能模型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提出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使用方式。如李善良(2012)在分析6套教材中体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材内容组织部分或全部以问题方式呈现”等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教材使用方式和语言材料选择与呈现相关研究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从教材语言材料选择、语言知识呈现的角度分析教材,进而提出使用教材的策略。如赵迎迎、刘冬梅(2020)通过分析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发现该教材语言材料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知识呈现结构与方式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提出合理利用单元小故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目前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使用研究大多集中在教材的使用方式上;大多数研究提出要“深挖教材”,但鲜有研究真正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可以用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目前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使用研究主要是在分析1—5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材使用策略,同样缺乏地区、具体学段上的针对性,因此,现有研究中缺乏具体、有针对性、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材使用特点。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参考已有研究的分类,主要借鉴实证(量化、质性)与非实证(思辨研究、文献综述、评介)两大分类方法(Hashemi&Babaii 2013;徐锦芬、李霞2018),同时考虑教材研究的特殊性,归纳出宏观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理念、编写原则及编写的结构与体系)、教材计量分析(对教材不同模块内容数量的计算)和微观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三类方法。除此之外,对教材的应用课型、学段、研究版本进行统计。

根据上文研究主题的分类,研究方法及对象与研究主题的匹配关系如下页表所示。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混合方法3篇、计量分析2篇、微观教材分析1篇。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其他教材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微观教材分析89篇、思辨研究38篇、混合方法10篇、宏观教材分析7篇、质性3篇、评介2篇、量化2篇、文献综述1篇。

研究方法及对象与研究主题的匹配

根据以上分类,158篇文献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六类,其中采用实证方法的研究约占总数3%,采用非实证方法的研究约占总数26%,采用混合方法的研究约占总数8%,采用宏观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占总数约4%,采用微观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约占总数57%,采用计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约占总数1%。如图3所示:

图3:研究方法分类及其对应的篇数

由图3可得,我国英语教材研究主要采用非实证方法和微观教材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通过思辨研究、文献综述、评介等方法对研究主题展开分析;或者从微观层面出发,对教材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如王爽(2014)评述了董毓教授编撰的教材《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潘莉、古越(2019)选定《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共12册和《研究生英语综合英语教程》2册的所有精读课文;文本分析同时纳入了2014—2019年共66套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试卷,形成了一个具有248篇文章的样本文库。董凌燕、郭爱萍(2012)通过定量方法,对《现代大学英语》的编写原则及课后练习进行分析,以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

部分研究同时采用非实证与实证方法,在同一研究中将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如王静静(2019)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以所在学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历时四个月共三轮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行动研究;三轮行动研究后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和阅读能力的前测与后测对比。丛凤玲(2020)运用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及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教材评估量表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及阅读练习的设计进行分析,并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高中英语教材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态度。以上非实证与实证方法共同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综上所述,我国英语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主要采用非实证方法和微观教材分析方法。通过思辨研究、文献综述、评介等方法对英语教材展开分析,探讨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也有不少研究关注英语教材的微观层面,分析英语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提出可行建议。

受研究方法的影响,已有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教材,部分文献以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聚焦高中英语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聚焦大学、初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批判性思维研究相对较少。已明确教材学段的文献总数量为142篇,具体而言,聚焦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20%,聚焦高中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50%,聚焦初中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15%,聚焦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15%。如图4所示:

图4:教材应用学段

多数研究探讨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教材阅读模块中的培养与运用,其次是写作模块、读写教学、会话教学、词汇教学。已明确教材运用课型的文献总数量为83篇,关注阅读模块的研究约占81%,关注写作模块的研究约占11%,关注读写教学的研究约占6%,关注会话教学的研究约和关注词汇教学的研究各约占1%。如图5所示:

图5:教材应用课型

由于研究方法和教材使用范围的不同,多数研究关注人教版英语教材,其次分别是牛津版、外研版、译林版英语教材。已明确教材版本的文献总数量为76篇,其中关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41%,关注译林版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18%,关注外研版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20%,关注牛津版英语教材的研究约占21%。如图6所示:

图6:教材研究版本

多数研究列举单一版本的教材中多个语言点进行举例分析,也有5篇研究关注不同版本英语教材间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的对比。如覃美静(2011)以北京、上海和重庆的三大外语院校为例,对比和分析三种高级英语课程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新编英语教程》《新编高级英语教程》)的结构和特点;段晓帆(2020)选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和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阅读模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和总结,得出两个版本教材的阅读板块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体现的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国英语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英语教材,部分研究关注教师和学生。对于关注英语教材的研究而言,大部分研究关注高中学段,聚焦阅读板块,选取人教版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方面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局限与启示

上述分析揭示了近十年来我国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情况。这些研究虽存在一些局限,但也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约54%的研究没有阐明具体理论视角,限制了相关研究的深度。国内众多专家如林崇德(2016)、王蔷(2018)等对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思维品质的批判性作了进一步解读、阐释,但在以英语课程标准为理论视角的绝大部分文献中,仅停留在思维品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分类,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内涵。《特斐尔报告》中批判性思维理论模型已经在学界得到一定应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多地在明确的、前沿性理论的指导下展开。

其次,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教材编写研究相对较少,批判性思维倾向分析研究、教材编写中的语言材料选择研究与语言知识呈现研究尤为匮乏,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教材使用研究较多。然而,分析教材中所体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是利用教材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础,大多数教材使用研究提出要“深挖教材”,但鲜有研究真正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可以用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材料作为学生探究知识、促进其求真、深入和批判思考的根本,语言知识的呈现方式反映出教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多地探究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语言知识选择和呈现形式。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使用实证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采取非实证方法及从微观层面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然而,只有采用实证研究才能尽可能地关注教师、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态度与使用情况,才能更加密切地联系教材使用实践。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聚焦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且极大部分研究关注其中阅读模块的功能,忽视其他学段、其他模块的英语教材分析,因此难以形成对大、中、小学各级英语教材的整体和连续的认识。受地域影响,大部分研究选取人教版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教材版本较为单一,不同区域、不同版本间的英语教材难以形成有机的联动和比较。因此,未来关于英语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应展开更多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实证研究,关注英语教材的不同模块,联动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以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结语

我国近十年来英语教材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相关研究中,存在缺乏前沿性理论框架、缺乏批判性思维分析的教材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等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应发挥批判性思维理论模型等前沿性理论的指导作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关注不同学段、不同版本教材及教材的不同模块,强化对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期待通过不断充实符合上述条件的英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更好地挖掘教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并落实到实践教学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