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蓉

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在教学中既关注学生英语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又自觉加强对其道德和价值观的引领。从具体操作层面看,教师需要思考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哪些德育元素,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教学能否有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问题。OBE 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整体思路。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即“成果导向教育”,OBE 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强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以学生预期学习产出为基础,教师通过反向构建每位学生的相应教学框架和成果评价体系来指导学生渐进式学习,并评价其每个过程的学习成果,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OBE 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示范者和监督者,他们对学生起示范和指导作用(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2014)。同时,OBE 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学生进行设计并实施的。

一、成果目标明确化:聚焦学习者最终产出,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指南》)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同时,《指南》的“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

对照上述目标和要求,结合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和强调,各高校有必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相关表述,明确素质目标和态度目标。具体建议表述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使学生具备恰当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设计逆向化:围绕预期产出进行反向设计,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

针对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思政教育素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1—4 册为例,根据32 个单元中的主题,整理出以下五类思政元素,其对应的单元主题和思政教育目标(郑树棠2015)见表1。

表1:思政元素与单元主题对应情况

三、实现机会最大化:丰富授课手段和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围绕每个单元清晰的思政教育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丰富授课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杨洋、庞薇薇、倪志刚2020)。

(一)提供课外线上自主学习素材

在信息化时代,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要结合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线上资源,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英语类微信公众号,在学习强国APP 中浏览英语学习内容,使其了解当今时代发展脉络、新闻时事等,利用好语言学习和课程思政的素材,引导其养成关注国计民生的习惯。推荐学生观看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等优秀纪录片,把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培养其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搜索课文内容相关视频,事先发送给学生,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前预热,同时增加人文知识。

(二)精心设计实体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文主题导入讲解、篇章结构分析、词汇语言运用等教学环节适时融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领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通过情景演练、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演讲、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民族情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孔标2020)。充分利用教材中汉译英的素材,通过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介绍等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实践、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其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及爱国情怀。利用“云班课”“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资源发布和课堂抢答等活动,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主意识和思辨能力。

(三)通过课后作业活动巩固思政教育

通过布置对话、作文、海报制作、小视频录制等课后作业,结合课后练习,在巩固语言学习的同时,巩固思政教育成果(蒋婷婷2019),如国庆假期布置有关祖国发展、家乡变化的写作或短视频制作任务,增加学生对国情、民情、民生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开拓第二课堂

开设跨文化交际、中外文化对比、英美名着电影赏析、涉外礼仪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中国文化相关课程,使其充分了解中外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对比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其文化自信。结合党史学习、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翻译比赛和辩论活动。结合大学英语特色带领学生为学校师生或社会团体提供语言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成就感,使其升华爱国情怀。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1 册和第2 册中选出的10 篇课文为例,说明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见表2 和表3)。

表2: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第1 册)

表3: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第2 册)

四、考核评价过程化: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考核环节要由单一的语言应用能力维度转向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公共参与能力等多元维度,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将平时的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等环节表现计入考核评价,在打分时不仅关注语言能力提升,而且关注学生展现出的个人素养及思想状况。比如,在以My university life 为主题拍摄小视频的任务中,教师评价打分不仅依据学生英语画外音和字幕的语言质量,而且以视频中是否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否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为依据。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云班课”平台上提交作业,先请学生进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评价,使其在互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生的作品可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行展示。

五、反馈持续改进化: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通过学生表现、问卷调查等方式适时收集他们对英语课程的反馈,并进行反思: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师言行是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讲授内容是否被学生掌握,学生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全面、健康发展等(严婷2019)。同时,通过相互听课、教研组教研活动等形式收集同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思政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