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全能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

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现已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伴随国内相关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预计截至2025年年底,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突破300万辆。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国内汽车生产水平或将于2025年底再次取得突破,甚至将会走出国门,实现海外扩张。同时,在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构建车联网愈发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已然确立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格局,并且具备智能化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力电子系统等相关技术支撑。当前,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愈发凸显,市场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然而,许多高校却尚未制定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且也未开设相关课程。因此,国内高校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积极开发应用课程,切实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育力度[1]。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专业课程不具系统性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专业现有课程不成体系,课程内容也并不完整,因而导致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目前,部分高校学生要想掌握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并且取得新能源职业技能维修证书,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动力检测系统维修能力、传动系统检测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由此可见,学生须在注重提高个人职业修养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发动机维修技术等有关的课程,如此方才可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然而,就多数高校课程设置实际来看,前述课程通常开设于不同学期,时间跨度较大,明显缺乏系统性,因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吸收难度。此外,课程之间还易出现重复内容,严重拖慢了整体的教学进度,同时,这与当前资格证书考试的实际需要也不相适应。

(二)技能等级层次不清晰

传统教学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专业并未遵循由易到难的知识难度构成原则。此外,整体来看,技能等级也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因而难以实现连贯性考核。以驱动系统与汽车动力综合分析技术这一教学模块为例,初、中、高三个级别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系统诊断分析技术相对应,三者的相关知识技能要求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整体来看,知识点间亦做到了环环相扣。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检修技术学习”课程通常开设于第二学期,初期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二者间并未做到紧密衔接,无法实现教学知识的层层递进,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此外,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还受时空限制,难以实现二者平衡,导致部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广泛但欠深入”的问题,而这同样大不利于学生学习[2]。

(三)专业技能复合性不足

当前,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对于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因此,不少高校都将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目标,纷纷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难度相对更大,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适当加大培育力度,最终确保复合型人才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个人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投身实践,有效解决相应的现实问题,充分体现自身作为复合型人才所该有的综合性素养。比如,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则需学习相关课程并且取得相应学分。然而,就当前形势来看,仅仅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不但并未达到技能型人才标准与复合型人才标准,并且不能适应市场实际用人需求。当前,学生大多并未掌握主动选择个人专业与职业证书种类的权利,不但难有其他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难以获得技能证书学习渠道。因此,当前高校教学成效低下,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实训基地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高度强调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一环。我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虽然起步稍晚,并且存在一定不足,但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无论是实训设备还是实训基地规模,与发达工业国家间的差距都在逐渐变小[3]。

(一)建设价值

要想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的技术型人才,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必须构建生产、维修、售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但需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锻炼提升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4]。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深化相关理论认知,更加熟悉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并且掌握常见的新能源汽车故障排除方法等。

(二)建设原则

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首先需要确保实训场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此外,还需注重完善配套设施,以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可以清晰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流程。一般来说,学生虽然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但却普遍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难以牢固掌握新能源汽车制造流程,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车间练习机会,则能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比如,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初期,对汽车4S店进行整体改建,结合实训基地现实需求,引入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实习车型。此外,必须结合新能源汽车种类与学生实际需求建设实习基地[5]。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日常实践需求,还需建设故障实验室,以便学生应用个人所学理论知识参与模块训练。同时,需利用校内实习工厂将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转换为实践经验[6]。

(三)建设策略

1.开展校企合作。要想培养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大好,新能源企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因此,高校有必要将企业培训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同时联手企业共同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并且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流程,从而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工作。此外,也可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与实训。

2.更新实训设备。当前,多数高校所用的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已陈旧老化,进而导致教学效果难达预期。伴随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理应加强自身与科研院所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间的合作力度,以便能够及时更新实训设备,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如此方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企业生产工作。

3.引入培训机制。为了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有必要引入社会培训机制,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当前,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普遍面临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为此,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学习平台优势与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帮助学生熟悉从业人员所需掌握的各项关键技能,从而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设计[7]。此外,高校还可与周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开放与共享,合理完成教学任务与实训任务,有效促进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四、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现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为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不断调整专业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成长为更加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专业应当结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现实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既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养,也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涉及面相对较广,因而最好采用教研与生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优化实训环境,使其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此外,还需注重引入企业安全生产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作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输出理论,而应当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二)构建完善的校企轮训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应与当地新能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合力构建完善的校企轮训实践教学体系。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于实践周前往企业一线参与实践,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有效提炼并升华个人在校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情况与维修流程等,及时发现个人知识短板,返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效完善个人知识体系。

(三)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要想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还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切实提升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根本工作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更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特别是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与扶持下,国内高校现已完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原来的汽车、电子等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来看,仍有必要进一步整合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从而确保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力量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的教学实际需求。具体而言,可以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尤其需要加大对于企业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应用力度,高校可以聘用其担任实践教师,专门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实训。总之,高校必须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并将企业内部人才引入校园,共同参与校内课程建设、项目开发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科学构建教学人才梯队,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

(四)切实做好实践课堂管理工作

在引导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现实需要,做好实践课堂管理工作,同时适当加大对于新能源设备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力度。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备课,遵照实验室管理规定做好实训练习。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同时,结合学生实训特点与现存问题,有针对地给予帮扶与指导,并且做到严格管理。课后,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以此帮助学生发现个人在参与实训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而做出调整,并在今后的实训过程中,秉持正确的职业理念,规范个人实践操作,同时养成创新意识与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五)打造“1+X”融合实训基地

“1+X”证书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实践基地积极作用,打造集学习、教学、科研以及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元化实训基地。学生在“1+X”融合实训基地中,不但能够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流程,还能够掌握必要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的有机融合,更有利于深入分析“1+X”实训,进而有效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1+X”是一种通过实践有效改善现有实训基地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成功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还可以全方位改造实训基地,使其达到更高的教学服务标准,为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六)进一步开放基地运行资源

实训基地是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阵地,因此,有必要确立较高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并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仪器设备。此外,还需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训基地在推动个人成长成才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价值。在带领学生参与实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必要情况下,还需将原有的实训室变为复合型综合实训室,以便学生训练其他相关业务能力。比如,可以分析新能源汽车排放治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一匹“黑马”,也是推动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具有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个人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有必要以实训平台为依托,通过参与实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能。高校应注重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一线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此外,高校还应注重构建科学的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