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生+徐丽

近年来,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法不当,所谓“讲解”“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败坏了语文学习的胃口;二是学法不当,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不必要的甚至荒唐错误的练习之中。

行为的改变以观念的变化为先导。刘玉华和朱国茹两位教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在阅读目标指引下,努力克服上述的弊端,较好地体现了阅读与阅读教学理念的变化,犹如让我们跟着月光做了一次美的旅行。

先说同——两位教者有相同的教学理念。

一是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的阅读与阅读教学观。新课程提倡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试图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两位教者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设计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总思路,重视学生的读书实践,重视阅读中的“美感体验”,或自由读,或配乐读,或品读,或评读,引导学生入情入景,产生共鸣,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获得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审美品位的提升。

二是从“独白”到对话的阅读与阅读教学观。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月光曲》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它所蕴涵的内容很丰富、很深刻,这就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了空间。两位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努力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再说异——两位教者课堂教学的不同点。

两人的教学目标相近,但教学重点、难点又有不同。比如,刘玉华老师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而朱国茹老师把“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作为教学的重点。

因为重点、难点不同,所以教学流程也不同。刘老师采用顺序导读,设计了“谈话简介,激趣导入;自读课文,感知传说;研读课文,体会感动;赏读想象,仿写练笔”四个环节,这种板块式的设计环节清晰,便于操作。朱老师以“美”为线索,采用变序导读的方式,设计了五个环节,即:欣赏片段,感受乐曲意境美;初读传说,了解创作过程美;细读故事,追寻创作情感美;再读画面,想象乐曲旋律美;拓展延伸,感悟人物心灵美,如同链条,环节相扣,一气呵成,既灵动又自然,很有艺术性。朱老师的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比如,教学“细读故事,追寻创作情感美”时,通过“寻找线索”“细听琴声”“细听对话”几个环节,层层设问,诸如:默读课文2到10自然段,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因素,你认为打动贝多芬的是什幺? 细心的同学从对话中听出了什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中,什幺地方引起了你的关注?这一对话的过程,既是一个真情眷注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真情聆听文本(作者)心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引导下学生主体真情流露的过程。

两人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也有许多不同点,各有独到之处。比如刘玉华老师在听音乐、描写音乐带给自己联想的片段训练中,学生听说读写得到有机结合,将学语文就是学习说话和写作落到了实处。朱老师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从第9自然段入手,通过读去了解、感受《月光曲》所描绘的美的意境,再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学生的感情就较容易进入;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句子、词语进行品味,揣摩语言艺术的精妙,深入理解文本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这一点上朱老师更胜一筹。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