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巍巍

摘要:学校是实现生命价值,拓展生命样态的地方。一座学校的发展应该依托其内在的精神文化,由内而外地展示学校形象,体现学校文明度的重要因素,在铸造名师、培育人才、推动学校发展等各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木兰县兆麟小学从本校实际和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以拓展育人方式、丰富育人内涵、构建学生发展未来素养的培养为前瞻性,对校园文化建设多样态上做出积极尝试,对“一班一品”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实施12年来,学生的素养提高了,班级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魅力得到彰显。

关键词:一班一品;核心素养;特色育人;校园文化

多年来,木兰县兆麟小学(以下简称兆麟小学)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拓展育人方式、丰富育人内涵、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多元培养体系为基本内容,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倾力打造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包容性的“1+1+X”的课程体系,大力探索并努力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一班一品”的特色育人新路径,逐渐形成和固化了“一班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

一、“一班一品”的理念及形成

学校应该是特色鲜明的,在不同地域中学校所呈现的特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兆麟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创建于1907年,现有30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学校秉承“弘扬兆麟精神,努力永远在路上”的教育思想,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办学理念,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具有一流物理空间、一流教育空间、一流教育质量的优质小学”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为学生打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乐学善思、敢于探索、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为此,从2011年起,兆麟小学开始着手以“一班一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在实践中借鉴哈尔滨市新桥小学“三养”教育经验,历经12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整合,“一班一品”特色品牌已基本成型,并以其灵动性和张力,显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和品牌魅力。

“一班一品”以班级师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打造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个性特长,创建有特色的班级品牌。“一班一品”中第二个“一”强调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级活动开展的独特性,“品”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标志性。通过“一班一品”特色班级文化的创建活动,唤醒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营造“班班有特色,个个出力量,人人都参与”的班级氛围。从长远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实践融合中落实核心素养,唤醒生命自身的美好潜能,让每一个学生以主动姿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在参与中构建自我意识,做影响学生终身的教育。兆麟小学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乐聚心、用美导航、特色育人”的发展新路径,并逐渐形成和固化成“一班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

二、“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

“一班”是班级建设的硬实力,是班级的物质载体,包括班级的性质、构成以及专业特色等;“一品”是班级建设的软实力,是从班级的环境、学生的言行等体现出来的班级精气神。软硬实力都强大了,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一班一品”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多年的实践探索表明:“一班一品”很接地气,其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源于学生全面和有个性地成长的内在需求。“一班一品”顺应天性,承认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学生在期盼中,切实体验到做课程主人的快乐、自主学习的快乐和健康成长的快乐。现在,学生已懂得参与打造“一班一品”,享受“一班一品”,完全是他们要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外在的强化,被动地接受。

2.多样化的“一班一品”拓展课程的功能和价值

“一班一品”作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多年来的创新探索,使学校逐步形成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包容性的“1+1+X”的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彰显了课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国家基础课程,第二个“1”指的是地方课程,“X”则是特色校本课程,三课联动、三课互补、三课相长。“1+1+X”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实践最终的体现,是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诠释“1+1+X”课程的内涵;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协同努力,进一步细化、革新、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阳光教育”所倡导的“和而不同,各尽其美”的境界,从而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编写《明德知礼》《书香致远》《墨香》《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引进《国学》《剪纸》《跳绳》等补充教材,开展“走进老年公寓”“法制教育进校园专题讲座”“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赌博、倡导绿色上网”“参观博物馆”“我和消防叔叔在一起”“走进木兰县蓝艺集团”“我是一名小交警”“系列科技社会实践”等校本班本实践活动。

学校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开足开齐,节节精备,课课精讲,人人基础扎实。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从2013年9月起,开设以活动为载体的“一班一风采”特色校本课程《快乐周二》。陆续组建学生国旗班、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武术队、千人跳绳队、书法、美术、千人剪纸、小制作、主持人、科技、课本剧、二胡、口风琴等30个特色社团或活动小组,所有的学生均参加学校和班级的社团、小组活动。活动小组周二下午统一活动,各组各显其能,各尽其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2014年9月、2015年11月,学校应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倡议,组织开展全县“特色校本课程”展示及“校园道德情景剧展演”教学观摩活动。经多年探索打造,“一班一品”特色已初步形成,学校和班级开展特色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熏陶下,拥有了音乐的耳朵、美术的眼睛、艺术的双手;强健了体魄、智慧了头脑,快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3.“一班一品”活动常态化,增强素质教育的魅力和说服力

以班级师生为主体的“一班一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一班一品”走向社会大课堂的综合实践、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绽放个性的大舞台,确保其身心全面、持续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必然的建设路径,学校从学生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将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持常态化建设,每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田径、足球比赛,亲子趣味运动会、校园跳绳大赛,广播体操、校园啦啦操、武术操、运动型爱眼操比赛等;还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极高参与度的学科展示宣传周、读书演讲、志愿服务、文娱体育、作品展示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读写节、科技创新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一班一品”的方向引领

“一班一品”特色育人活动,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班主任为主,自发地、参与式地营造出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成长意识。教师们提高了自我职业自信,提升了课程开发和应用能力,把个性价值和学校教育文化价值融为一体。

丰富多彩、鲜活灵动而各具特色的“一班一品”校本教育教学实践尽显学校的文化魅力,真正地以乐聚心、以美益智、赛艺养德、凝爱铸魂。为达到这一育人境界,教师们奉献了可贵的热情、智慧、灵性和至爱。

1.变工作需要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

成为复合型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教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把自我培养成为复合型教师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阳光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抓好“一班一品”的校本创新,无疑是帮助教师成长为复合型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思想上做到三个统一:一是不仅为构建课程体系而抓“一班一品”的特色品牌,也是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价值;二是“一班一品”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小中见大,能够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三是成为一名有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博学多艺的教师是每位教师心中向往之事。何乐而不为?认识到位了,态度端正了,教师都积极地付诸行动。学校领导班子统筹谋划,拿出思路和基本策略,班主任和所有教师通力合作,将开发教育资源的灵思和妙手延伸到家庭和全社会,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班互动、年级互动和大力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生动局面。

2.开发和完善“一班一品”,提供机制性保证

为促进“一班一品”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展开,学校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形成可操作性工作方案,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理念、有目标、有部署、有指导、有检查、有交流、有总结、有反思、有改进。通过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过程,将其固化为教师们常规工作意识和行为。教师都致力于校本、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并在研修中拓展,在探索中成长,创新行为贯穿于日常研修和实际工作之中。于是,“一班一品”活动在全校教师积极热情参与下,特色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提升,最后形成师生共创、共乐、共进的践行模式。

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使教师真切感到“一班一品”的创新实践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和利用,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和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价值。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掘出了自己的职业潜能,提升了育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生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师生们一同成长和发展,共同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一班一品”特色文化打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激发出来的不仅是浓厚的兴趣,还有超越兴趣之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一班一品”的实践路径

1.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执行和组织课程,还要成为课程开发和研究的重要角色。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只有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实践和工作,并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可能性。课程的开发依赖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将促使教师集体行为的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彼此合作,以对话和协作的方式进行,强调团队精神、资源共享和群策群力。因此,在教师群体中能够促进不同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这是非常宝贵且必要的。

2.立足校本,为课程开发创设条件

学校组建了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会人群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并担当主要责任。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书香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品性高尚、知识灵活、创造性强、行为文雅、心理健康、体魄强壮的人。学校以这种理念为基础,在创设的校本课程中融入了“书香”的主题,包括《书香致远》《墨香》和《礼仪》,目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本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多方位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和展示活动,并邀请专家及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和感悟能力。

学校要求学生“说好中文”和“写好中文”,让学生从语言上和内心都认同祖国文化。教师避免使用繁体字,要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如板书和教案,还应努力练习软、硬笔书法和粉笔字的基本技法,以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字的美感。踏入学校,可以听到悠扬的经典诵读声、看见用心书写的汉字、教室和走廊上挂满了学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教育计划,在内容、时间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班级在课间一起朗读,每学期组织“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够背诵学过的经典,国学经典久久回荡在大家心中。

3.突出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

开发不同课程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佳的成长。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少年宫学钢琴、学跳舞,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设计与学生特点相符的课程,因材施教,使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他们自愿选择的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课程设计需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发展他们的特长,又要帮助他们培养新的兴趣,探索和挖掘他们的潜能和优势,让其成为新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同时通过培养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也不是单纯地灌输陈述性知识,更不是简单地抄袭书本知识或零碎的知识拼凑,应该具备教育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主观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合理形成。通过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方法,引导个体探索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同时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针对性,推动学生个性的飞跃发展,通过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实现学生个体人格的形成和认知的成长。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