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油生

屈指算来,我至今已从教20年,早已和小学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已经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说课、赛课、观课、议课已成课程改革的热门词语,各校均步履铿锵地行进在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困惑却越来越多。从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饱经风霜”的精心处理,从王崧舟在《小珊迪》中对“跑”的良苦用心,我似乎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当讲则讲,讲得其所;当放则放,放得美丽。如此,就能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求得教学的和谐之境、和顺之妙、融和之美。

一、精巧预设起涟漪——率意活泼

要把课上好,光有“实”是不够的。“实”的极端往往缺乏张力,容易使课堂沉闷。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解放教学思想,让教学在“实”中求“活”,焕发课堂活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我想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我所理解的率意活泼,一方面,是指教师不但要研读出教材的本意,更要解读出一点新意,形成新颖脱跳的设计;另一方面,是指在教学时,教师要善用俯拾即是的生成,让教学过程泛起层层涟漪,激起朵朵浪花,漾出意外的精彩。

在很多次公开课上,我使出浑身解数,把每一句过渡语、评价语设计得自认为无懈可击。上课时,时间、地点、学情在不断变化,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变动,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教学是复杂多变的双边活动,是一次次无止境的精神与灵魂的相遇。这样的相遇应该是激情的碰撞,而非刻板的推进,更不是演练后的唱和。

着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先生的《教育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与和实力》给我很大的启示。从第一个层面来讲,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丰富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宽阔的眼界……也就是周一贯老先生讲的教育的硬实力。没有教育的硬实力,教师就难以具有走进教材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教学就会淡而无味、虚而不实、僵而不活。

生成与预设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因此,从第二个层面来看,只有精细的预设,才能引发课堂精彩的生成。俗话说:“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师只有成竹在胸,预设课堂的多种可能,才能大大方方地挖掘“意外”,游刃有余地顺势而导,让异样的声音如珠玑落盘般悦耳动听。

也许有人会问,经常看到身边许多有学识的教师精心备了课,但教学效果还是很一般,这是为什幺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教育不但需要硬实力,更需要智慧和艺术,也就是周一贯老先生讲的“软实力”和“巧实力”。

二、弃其两端取其中——和合有度

“和”是儒、道、释三家理念的共生点,也是中国文化的厚重力量。春秋时期的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其实,这种美就是一种“和合”之美。

对如今的课堂进行一次冷透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他们不一定热爱知识,分数被现实推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知识正在淹没人文关怀。有人说,当金钱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时,社会就出问题了。我想说,当知识越来越冰冷的时候,课堂就不正常了。学生学习不好,但可能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还可能诚实守信、敢于尝试……一切皆有可能,教育本身就是面对种种可能,能发现现实中埋藏的可能性,就是最伟大的教师。

因此,教师不但要脑中有智、手中有法,更要目中有人、胸中有情。教师要善用正确的学生观,建立科学的师生观,懂得用哲学思想和辩证眼光,在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张与弛、动与静、点与面、入与出等诸多两级元素中求得“和合”,用“和实力”营造良好的育人之境。

我恍然惊觉:“‘实字为先、率意活泼、和合有度不就是我想要的教学风格吗?不就是我向往的语文教学吗?”或许我穷极一生都做不到,但我坚信,只有向往,就有可能做到,因为我拥抱激情,怀揣梦想,因为我向往美好的教育和教育的美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