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新 易志军 吴建新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三大维度,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维度的拓展路径,全方位、一体化、高起点地提出构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1+N”模式课程体系,并提炼这一课程体系的特色,科学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校园文化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近年来,围绕优质校、双高校等“后示范”建设,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课程、活动、环境等维度入手,系统架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N”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积累了大量创新经验。适时总结创新经验,既是提高学校发展力、服务力的内在要求,又可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一、“1+N”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1”,就是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诉求,一以贯之;所谓“N”,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伸向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N个维度,进行一体化构建。为深入理解“1+N”模式的基本内涵,本文主要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三大维度出发,对其拓展路径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在专业维度拓展层面主要存在两条路径

1.路径一:因地制宜开办传统文化类专业

现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虽然没有单设“传统文化”门类,但无论是从属于文化艺术大类的民族文化艺术类专业(如民族表演艺术、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饰品、民族传统技艺)、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书画艺术、玉器设计与工艺)、文化服务类专业(如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技术)、表演艺术类专业(如戏曲表演、曲艺表演),还是从属于旅游大类的旅游类专业(如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茶艺与茶文化)、餐饮类专业(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专业,或是从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的教育类专业(如艺术教育)、语言类专业(如中文)、体育类专业(如民族传统体育),抑或是从属于医药卫生大类的中医药类专业(如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都可以视为“传统文化类”专业。

近年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布局了表演艺术、艺术设计、烹饪工艺与营养、玉器设计与工艺、石窟寺保护技术等专业,不仅有效增强了专业、产业契合度,还为推进“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路径二:在相关专业积极拓展传统文化类方向

专业方向的拓展体现了“跨界融合”的理念,有利于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增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9月引入葛玉宏围棋道场幼儿围棋师资培养项目,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围棋师资方向,联合杭州葛道纹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施“订单教育”。这样一来,既将围棋文化注入了专业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又为弘扬围棋文化培育了一大批“种子”。

(二)在课程维度拓展层面主要存在两条路径

1.路径一:将相关课程导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职学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标准,但这一标准只是“最低要求”。高职学校只有以此为参照,结合社会需求、校准培养目标、对接培养规格、完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彰显类型特色、院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扩大人才有效供给。

近年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探索架构了“231(‘2即‘两体——平行架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两大体系;‘3即‘三层——将两大体系分别重构为基础学习领域、核心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大序列;‘1即贯穿德技并修;‘一条主线)”课程体系,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在基础学习领域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劳动教育等必修课程;在核心学习领域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职业礼仪等必修课程;在拓展学习领域设置了四史、美学、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武术、敦煌舞、烹饪、建筑艺术等线上线下选修课程,极大地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渠道。不仅如此,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读本》等特色教材(辅助)14部。

2.路径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导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面向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挖掘、提炼各类课程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等思政资源,分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近三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精品)课程35门次,开发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优质微课126件。

(三)在校园文化维度拓展层面主要存在两条路径

1.路径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教学做合一”的活动课堂

在活动层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胡杨之春公益文化艺术节、胡杨之夏广场文化艺术节、胡杨之秋行为文化艺术节、胡杨之冬传统文化艺术节为基本序列,系统架构了“胡杨·四季”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并在此框架下,基于“晨读空间”“书写时刻”“胡杨魂·中华颂——胡杨之声中华经典大赏”等特色活动,实施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同时,基于“文化之旅”“红色之旅”“匠心丝路”等特色活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胡杨思政大讲堂”等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课堂”。这些活动大多按照“教学做合一”理念进行了课程化“包装”,有教学设计(策划方案),有学时分配(活动时长),有教学对象(特定群体),有教学目标(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教学内容(活动项目),有教学反思(体验分享)……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这样明显已经具备显性课程基本形式和一般特征,进入了课程范畴。

2.路径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打造润物无声的环境课堂

在环境层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推进了对校园物理环境的人文性改造,具体改造工作包括搭建了以道德讲堂、飞天书画院、敦煌彩塑技艺传习所等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育人空间;设置了书画长廊、名人雕塑、古典诗词主题石刻(楹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小品)等传统文化群落;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完成了对校园道路、建筑物、景区景点等的命名。不仅如此,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我互化的文化物态,使原本碎片化的、自然存在的校园环境成为一个个相互勾连的教学情境,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文化育人的隐性课堂。

除此之外,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院校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伸向校园文化维度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伸向社会(行业、企业、社区等)维度等,使之更具开放性、兼容性。例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基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五业”联动,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唤醒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产生职业发展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的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等文化事业部门合作,建立一批校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加强校史馆、图书馆、文化遗产传习所、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文化景观建设,建立一批校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二、“1+N”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一,构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生态。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系统原理、平衡原理、协同进化原理等,在理论的指导下以某一院校为中轴,通过综合内部、外部生态因子的方式,进行一体化构建。“1+N”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运用教育生态学理念,基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等维度,系统架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专业教育,根植于课堂教学,根植于校园文化所衍生的隐性课程,从而如源头活水,浸润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心智。

第二,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职路径。不同教育类型、层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辅的生态环境。高职教育属于“大学阶段”,兼具职业性特色。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素质,如何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难题。“1+N”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层面,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有效借鉴。如在专业层面,高职学校可以拓展“传统文化类”专业,从而获得专业依托;在课程层面,高职学校可以拓展“传统文化类”课程,从而丰富课程载体;在校园文化层面,高职学校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从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入手,系统架构特色文化体系,从而孵化出一系列和谐共生的隐性课程,便于全方位推进“传统文化+高职教育”的落地、落实。

第三,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高职学校通过加强“1+N”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进行统一,从而丰富课程思政实现形式。“1+N”模式下的活动课堂、环境课堂,以培养学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为宗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将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纳入课程框架,有效延展了课程内涵,使课程思政在传统课程以外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实践载体,而这对高职学校进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而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基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等不同维度,全方位、一体化、高起点构建高职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N”模式,是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学校应关注“1+N”模式构建方法、策略,从而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生态,使教育回归教育、回归生活,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3]张薇.高职艺术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0).

[4]舒志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

[5]吴建新,许军.“四度时空”文化育人生态构建[J].高教学刊,2020(27).

[6]陆远.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交际,2021(10).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