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文

〔关键词〕 培养;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35—01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可以真正体味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其生命力,领略安塞腰鼓的内涵。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读感受阶段

教师范读,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沉醉在安塞腰鼓荡气回肠的音韵中。教师范读,如同“领唱”拉开了学生情感的序幕,然后“大合唱”——全班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语言美、节奏美、艺术美。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节奏、语调、感情及重音的处理,以获得个人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二、品读感悟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先朗读第1—4自然段,品味出在表演前,鼓手们神情沉稳,“贴身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而后生们表演的背景是“一片高粱地”,多幺广阔而恬静的场面;在这片生养了他们的黄土地上,鼓手们积攒着力量,期待着爆发,期待着展示。

对于写腰鼓的场面,教师要让学生抓住几个美言精句,再三品读,诵记在心。如第7段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让学生欣赏文中铺排出的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文中使用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和豪放美。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联想眼前出现了一幅什幺样的画面,学生便会想到,后生们跳跃的舞步,厚重的黄土地扬起的黄土,飞扬在他们的每一个舞步中,回荡在每一个鼓点中,大地被他们击醒了,山川也沸腾了,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在安塞腰鼓中也一天天蒸蒸日上了,这是黄土地上的人们挣脱了束缚后的发展。

作者在这震天动地的鼓声中,想到了击打鼓乐的那些农民:“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只有出生在黄土地上的作家才最了解黄土地上的农民,那些农民在岁月沧桑中,在千百年的黄土中,寻找自己生命的源泉,寻找自己生命的奋发点,那就是安塞腰鼓。也只有在贫瘠的土地上经受过挫折的人们才能在死亡与困苦之中,敲响使人生存、使人振奋的鼓声。这是在与大自然的搏击中产生的生命的激昂,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多幺鲜明的对比呀,江南水乡柔美的丝竹怎能承受生命的重负,怎能承受在与自然搏斗中人们所产生的那厚重的元气,江南的流水早已带走了生命的元气,只留下丝丝绿柳在岸边飘摇,而只有黄土地,才可以承受这原始生命的力量。这黄土,这蓝天,这高粱地才能孕育这腰鼓。

在读到这一句:“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文中表演后的寂静与表演前的“沉稳而安静”的内涵有何不同?使学生们认识到表演前的安静是后生们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勃发,酝酿着“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境界,表演后的寂静使人想起经过了酣畅淋漓的表演后,狂舞着自己的热情与生命之后,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净化,这种净化是安塞腰鼓带给观众的,带给读者的。

三、朗读体会阶段

对全文进行了分析,学生把握住了全文的基调。然后教师可让全班学生参与朗读,以使每个学生加深理解。可采用如下朗读方式:第1—4节由女生轻缓陈述;第5—6节让男生短促有力地朗读;第7节由男女生轮读;第8节让男生深情赞颂;第9—11节让女生抒情朗读;第12—13节让男生再次急促有力地朗读,第14—16节让女生常速朗读;第17—18节让男生齐声有力地朗读;第19—21节让女生齐读、深情地读;第22—23节让男生短促地朗读,第25—27节让男女轮读,第28—30节再让女生轻缓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