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文参

[关键词]历史教学;阅读能力;专业素养;课外阅读习惯;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65-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古人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教师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广泛阅读教育理论、历史专业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紧跟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把最新的、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阅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得以形成的。教师除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会定期为他们推荐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且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其间,对于一部分学生自主选读的内容,我要求他们要认真读完,不能半途而废;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精读的内容,则印发给他们,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圈出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和专有名词,并查阅相关工具书,弄清其含义后再继续读;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内容,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并圈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概括出全文大意。这样,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采用精心讲解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还从自己阅读的书籍中撷取与历史教学有关的文字材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让学生列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如,在讲:《新中国的外交》一课时,首先,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戴高乐的不受约束的外交活动。1964年1月27日,他不顾华盛顿的一再抗议,在外交上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天后,他解释说,他只是在“承认世界的现状”。他又说:“在这块(亚洲)大陆上,不能想象会出现不牵涉它(中国)的和平或战争;难以让人相信,没有中国的参加,也能缔结一个关于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协定,而我们法国人对缔结这样一个协定特别关心心”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戴高乐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由,并评价戴高乐的言行。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仔细分析,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现状及其在亚洲的作用举足轻重两方面得出了戴高乐承认中国的理由,并且大部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戴高乐的言行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但由于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外交领域的斗争仍在继续。最后,我又为学生出示了另一段材料: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大不但再一次提出“重要问题”案,而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人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中国外交部获悉美国要在联合国明目张胆地搞“两个中国”时,立即于8月20日发表声明,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提案。让他们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所谓“双重代表权”的实质是什幺?对此,中国政府的根本立场是什幺?双方斗争的结果如何?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但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本来面目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而且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