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滨

〔关键词〕 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趣味情境;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好奇心;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78—01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艺术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幺,在音乐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喜欢幻想,形象思维能力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进行二部合唱练习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童话情境表演。让一半学生扮演大青蛙,另一半学生扮演小青蛙。小青蛙唱得高,大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而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做,既让学生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二部合唱的要领。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友好信赖关系,能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那学生就会更愿意与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使他们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氛围里感受到了美,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调动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好奇心既是创新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小学生所具有的鲜明心理特点之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完成好的“课题”。如,在教学有关乐音是如何产生的内容时,首先,我播放了“人是如何发声的”视频片段。然后,根据音乐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播的这一原理,调动起学生对“锣鼓、笛、琴”是如何发声的好奇心。最后,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根据“吹、拉、弹、奏”等不同用途来尝试制作几种小乐器。课后,有的学生带来了自制的小乐器,也有的学生图省事,就随便找来一些破瓶罐当做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地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为他们的下一次创新实践奠定了基础,使其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

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每当上新课时,我会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奇想”。一是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二是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用什幺乐器伴奏更为理想;三是让学生想象改变曲调、唱法、歌词会怎样。在三种“奇想”中,要求学生做到“异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五、鼓励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畏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有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动手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他们养成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站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理解,用手打拍子;在对音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用手表达自身的情感;指导他们制作一些乐器为歌曲配乐、伴奏。这些动手实践活动,都不失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