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华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策略;提高素质;了解;爱心;

信心;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46—01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转变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要真正从教育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要注意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切实让他们感觉到上课、学知识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二、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困生落后的原因

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也都有各不相同的原因。教师在实施转化的开始,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困生的情况,弄清楚之所以落后的原因而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转化工作。切忌不问原因,一概而论之。这样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你产生反感,认为多此一举。

三、奉献爱心,爱护和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爱心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因为只有给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他们对你产生信任感,才能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抛弃名利思想,用纯洁的心灵去温暖他们心灵的创伤,去陶冶学困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爱心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希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四、要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帮其树立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当一个人受到了周围人的赏识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可见,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教师能正确认识学困生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深知,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成绩差的,或许在音体美等方面有特长,当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时就要让学困生加入进去,展示其优势。教师要本着培养人的目的,在教会其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搞好自己的学习,这样,学困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教师的感情逐渐理解并融洽,学习起来也就有了动力。

五、搞好分层教学,确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孔子云:“因材施教”,说的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育,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孔子的这句话尤为重要,它不仅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更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避免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既然我们能将学生分出几个层次,自然就要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去具体对待。比如,布置作业或测验,优等生可以布置三道题,且有一定难度,中等生可以做两道难度适中的题,而对学困生则可以布置一道至两道,这样,他完成了你布置的任务,并能得到一份褒奖,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而教师要抓住这一状态,适时地刺激他,给他拔高,鼓励他完成更多,然后再继续拔高,让他感到能完成任务是一种乐趣,这自然也就坚定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教师还要清楚,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或理解程度,学优与学困也会有一些变化,但只要我们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那收获绝对是可观的。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状态出现,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反复现象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以满腔热情“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充满信心,积极探索新方法,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