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娟

【关键词】 班主任;爱生教育;涵义;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39—01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证明了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的,而爱生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为本的“爱生”教育。因此,爱生教育是实现教育根本目的的灵魂和核心,本文结合爱生教育在现代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实施爱生教育的方式。

一、“爱生教育”的涵义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她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奋发向上。人们常把师爱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在这师爱的路上,班主任付出的是心血,固守的是忙碌;班主任投入的是青春,洒下的是爱心,班主任的爱融化在学生渴望的眼睛里,同行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淡化在学生光明的前程中。那幺,“爱生教育”究竟意味着什幺呢?

1. “爱生教育”意味着“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而不因学习成绩好坏改变。

2. “爱生教育”意味着“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而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要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二、实施“爱生教育”的方式

1. 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不能成为一种“阶级对立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爱就是严厉,坚信“棍棒之下出高徒”的论调,主张采取强制、管束、呵斥、体罚等方式教育学生。当然,严格并非错误,但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它存在着多种心理的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教育精神相违背。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地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形象也不应该还是传统的板着面孔的“师道尊严”,他更应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等等。况且,对学生过分严厉,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压抑,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和主见;或者性格乖戾,烦躁不安。

2. 对学生的爱必须公平无私、不能偏爱。要真正公平地爱学生,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当成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用一个截然统一的标准去“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其对自己对未来都充满信心。班主任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习成绩优异,但可以培养每一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提高素质,如品德优秀、能吃苦耐劳、愿意学有所长,为社会尽心尽力等。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只要教育得法,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是可以造就的,绝不可因为成绩的好坏或其他原因而漠视部分学生或偏爱部分学生。

3. 对学生的爱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和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班主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善于模仿的可塑性很大的少年儿童,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和生活的指导者。为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遇到艰苦工作,自己要干在前面。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平时自己也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出操,自己也应按时出操;让学生保持卫生,自己就不能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开展体育比赛,帮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加油等等。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打铁先得自己硬。这样,我们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能带领学生不断进步。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