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批评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8—02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大多数老师在一般教学过程中都主张对学生应该严厉些,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觉得应该更加严厉批评他们。不仅是老师,很多家长也会对老师说:“如果我们家小孩有什幺不好的地方,你尽管打骂就是。”试问:打和骂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下,导致现在很多学生一听到“批评”这个词,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并且把“惩罚”、“严厉”等词联想在一起。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小孩子也不例外。其实很多学生都爱“面子”,希望老师能够表扬自己。对于老师严厉、不顾情面的批评,他们为了争回自己的面子,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将和老师产生正面冲突。事实上,老师对学生过多的批评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有关理论表明:表扬和奖励等正面评价对已有动机有强化作用,批评与惩罚则对已有动机有削弱作用。所以,对待学生,还是应多一点表扬。那幺,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怎幺办呢?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教师应该改变批评的方式,注意批评的技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心心相连,真诚相对

面对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真诚的碰撞,此时,班主任必须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育学生怎样去做。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陶行知老先生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诚是我们批评教育的“根”和“魂”。只有真诚,才是最美,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这样批评才能有好的效果。

请看下面三例:

1. “这幺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真是笨到家了!”

2. “上课都迟到,你还能干什幺?”

3. “如此胆大包天,你还有什幺不敢做的!”

事实上,有些学生不会解这道题,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资,班主任怎幺能以“笨到家了”而否定学生呢?学生上课迟到,班主任可以先问明原因,再提出改正方案,再如第3例,学生胆大,本不是什幺坏事,只要引导,说不定就会彻底改变一个人。如果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不妨将上面三句话稍作修改:1.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聪明的孩子,今天可能是着急了,你再动动脑筋,这样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2.老师觉得你迟到肯定是有你的原因的,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吗?3.你是个有胆识的孩子,但是胆量用到正地方是件好事,用在别的地方会带来不好的效果。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也不希望你这样,老师知道你很想做一位有孝心的孩子,是不是?同样是教育学生,不同的说法,前面的只是简单直接没有情感的“灰色”说教,而后者却是优质、和平的“绿色”批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说法带了情感和真诚,相信这样的“绿色”批评,学生们都很容易也很乐于接受。

二、掌握事实,对症下药

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疾风暴雨,殊不知这类简单粗暴的批评,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这种批评,表面上声色俱厉,实际上不可能有积极效果。教师不能把偶然的失误看成是一贯的,把个别学生的吵架说成是破坏班级团结,这种小题大做、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心前,特别是纠正学生某一不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深入调查掌握实情,了解清楚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天,我以前教的四(2)班的张立军写来一封信,信上说:“孙老师,您还记得吗,上学期有一天,你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我撒谎说写完了,你要我拿给您看,我却半天摸不出一本作业。原以为您会把我训一顿,可您却亲切地说‘下午补完给我检查。这件事停留在我脑海中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此时此刻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我对您的敬佩之情,老师,您不知道,从那以后,我深深爱上了语文。谢谢您!”当时,我想他平时一向自尊好强,这次面对全班学生检查他的书包可能已经伤了他的小小自尊心,就轻描淡写说了他一下,想不到他记在了心里,感激万分。由此可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特别是对偶然犯错误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为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有的放矢

所谓把握时机,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条件下进行批评,这是思想教育的一种艺术。把握时机要分析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情绪较为平和,能听得进你的批评意见并能改正,那你就可以立即对他提出批评意见。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对你又有戒备心理甚至反感态度,如你立即提出批评意见,就会一触即发,令学生对你的批评产生误解而表现出抵触情绪和冲动行为,此时不妨缓一步,待他情绪稳定后再说,通过交往使他对你有了信任感之后再提出批评意见。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碰到学生以反驳等方式争辩时,怒不可遏,火冒三丈,劈头就吼“老师教育你,还敢顶撞”或“还在狡辩,不知悔改”。这时一般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低头不语,任教师怎样教育开导,他都“痛”在心,口难开,默不作声。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争辩就一定是知错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承认错误的学生往往是被我们“压服”的,而不是被我们“说服”的,所以常常造成学生口服心不服。

四、选择场合,留有余地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尽量在跟学生的个别交谈中提出批评意见。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你对他的体贴、理解与尊重,有利于他心平气和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及较好地接受批评意见。另外,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恶语伤人。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会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紧抓不放,不注意场合,效果肯定就不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我带过这样一名学生徐某,学习基础差,贪玩,好惹祸,不少同学怕他,但在班上能“一呼百应”,在学生中还很有“威信”,一次他伙同几个同学模仿电影中的动作,在操场上耍起棍棒,把王某的鼻子碰流血了。事发后,我本想严厉训斥他一顿,但仔细分析,他不是有意犯错误,如果当场批评,弄不好他就会跟老师“顶牛”,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里,跟他谈心,既肯定他热爱体育的优点,又严肃地指出他乱打乱冲的错误,一席语重心长的话使他深受教育,随后他主动向王某赔礼道歉。可见,给学生改错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改错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尊重老师,爱戴老师,批评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区分对象,公平公正

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有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有错误不庇护,不夸大,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分对象,采用多种批评方式。有时,投以意味深长的责备眼光比当众呵斥或者繁琐的训诫效果甚至会更好。

上学期,我班的男生谢志伟的练习册丢了。过了几天,他发现女生贾丽婷的练习册是他的,就同男生胡斌到我办公室揭发此事,胡斌还从旁作证,他曾经在练习册的背面作了记号,上面还写着谢志伟的名字,于是,我找贾丽婷谈话,并察看练习册背面确实有记号,便对她说:“这练习册可能是你想借来抄一抄,忘记还了,今天悄悄地把练习册送回去,老师帮你买一本好吗?”后来听谢志伟说,贾丽婷将试卷还给了他。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出现的问题或错误,鼓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取得批评的最佳效果。

批评,是一剂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面对当今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研究和运用“绿色”批评方式,在教育中巧妙地传递自己的爱,通过和平的手段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使批评的教育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如流水行云般自然和谐,让学生在春意盎然的“绿色”中体味教师给他们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