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翔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更是人民大众的期许。自2015年以来,武山县根据中央、省、市深化教育系统综合改革政策要求,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全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思路,着力强化举措,积极以推进教育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为根本,简章立制,革新除弊,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教育管理已悄然驶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教育是良心职业,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如果教育不公平,那幺别的公平无存谈起。比如看病,县级医院不能医治,我们还可以去省城或者更大城市的医院去医治,可孩子上学呢?我们县的教育质量不高,难道要让老百姓要把孩子全部转到别的教育质量高的地方去就读吗?”这是现任武山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杜永胜在全县校长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这就是这位年轻的局长对该县教育最大的担心。而这一担心给了他沉甸甸的分量,武山教育改革发展将从哪着手,该从哪里出发?他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

除弊立新,着力规范校长队伍管理

改革创新,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根本,只有统一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活力。杜永胜局长说“人的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育改革将是一纸空话”。

长期以来,武山县在校长队伍管理方面没有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校长队伍管理随意性较大,校长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和制约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无法跨越提高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武山县教体局在局长杜永胜的带领下,全面落实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从激发和调动校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入手,全面改革校长管理权限和管理办法,除高中学校校长由县委、县政府选拔任用外,高中学校副校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学区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均由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与此同时,为了使全县校长队伍管理有章可循,科学有序,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武山县校长队伍管理办法》,从校长的培养培训、选拔聘任、任期考核、调整交流和解聘退出等方面着手,对校长队伍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完善了校长队伍管理的制度机制。

2015年初,武山县教体局按照新出台的《武山县校长队伍管理办法》,本着充分考虑工作实绩的原则,对全县各学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长(园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交流和优化配置,共调整交流和新选拔校长、副校长及教导主任等中层领导270多名,对新调整、提拔的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均实行聘任制、聘任期制、聘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和学校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显着提高。

在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交流任用办法的过程中,该县严格坚持“注重实绩、干部交流、统筹谋划、择优用人、人文关怀、严格程序”六个原则。这六个原则中,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人文原则”,交流调整中,该县对任职时间较长、实绩比较突出、公认程度较高的优秀校长按照“下山入川、从小到大、由乡进城”的思路予以交流,以充分肯定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所做贡献;对年龄偏大、身体长期有病、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部分同志通过转任党组织书记、交流进城的方式予以转任、交流,给予适当照顾。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对本次校长队伍的调整普遍比较认可,反映良好。这说明我们制定出台的校长队伍管理办法是符合武山教育发展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从没想过我能从这个偏远的地方交流到离家最近的镇区,这是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关怀”,该县最为偏僻的乡镇书记——沿安学区书记王兴国激情满怀地对记者说。

建章立制,大力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影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管理问题”,杜永胜局长如是说。为了切实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积极性,武山县对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培养培训机制、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教体局按照县政府《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及时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交流调配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师的配置安排、培养培训、职称评审和交流调配等核心工作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新的符合实际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改进了新招聘教师安排配置办法,采取“推出岗位、挂牌销号”的办法将新入职教师进行安排配置,即:县局根据学校、学区教师需求推出岗位,新招聘教师根据自身学历、专业、招聘考试综合成绩自主选择岗位,有效解决了新进教师安排配置难的问题。2015年以来,县教体局按照“推出岗位、挂牌销号”的办法,对100多名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进行了安排,安排配置工作平稳顺利,社会各界反应良好。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关心关注教师成长,稳定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才是我们改革教师管理机制最为重要的工作”,该县教体局副局长臧晓斌介绍说。在改进教师调动交流办法方面,武山县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教师的调动交流在充分考虑充实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前提下,按照合理流动、按需调配、优先调配、就近调配、平行流动、择优流动、因才使用的原则进行。教师的调动交流严格依据编制,向短缺教师严重的学校、边远学校优先调配,并充分考虑教师资格对应和专业对口,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服务期限进行,对工作表现及教学成绩差、群众反映大的教师坚决不予顺向调动。同时,规定了教师的调动交流的条件、程序、时间节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师调动交流中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大、不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在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方面,该县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的中、高级职称评聘交由县局职改办统筹管理,不再占用县局当年下达到学区、学校的计划名额,从更本上解决了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争职称的矛盾问题,既减轻了学区、学校职称评聘工作的压力,又有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试点,积极改革教育管理办法

多年来,武山县将所有教学点作为独立办学机构来管理,教学点教师调配难、经费监管难和教学质量保障难的问题严重突出。为了彻底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三难”问题,武山县从理顺教学点归属关系为突破口,改革教学点管理办法,将以往教学点为独立的办学机构,由学区直属管理的方式,将教学点改为其服务范围内就近完全小学或九年制学校的一个教学分点,在教师配置、财务管理和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等方面均由就近完全小学或九年制学校统一管理。有教学分点的完全小学、九年制学校,都按照各自实际制定了教学分点教师配置、经费收支和教学业务管理等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点教师调配难、经费监管难和教学质量保障难的“三难”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立足教育资源均衡。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武山县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推行学校“联盟结对,合作共进”的联盟办学模式。将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总体构想,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制定出台了《武山县关于建立学校发展联盟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确定了16所学校结对联盟。各联盟校已于年初按计划正常开展联盟教研、教师培训等交流合作和帮扶活动。

“学校报账程序太繁杂了,一张票据一般从学校到学区,再到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化好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报完,真让人郁闷”滩歌学区报账员赵和平对记者讲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县在学校经费支出审核及报账方面,一直采取学校报账凭证(发票)由校长签字后,到学区审核,学区审核后报教体局计审股审核,再到县财政核算中心核销的程序,报账程序繁杂,基层学校极不方便,报账员苦不堪言。2015年以来,武山县进一步明确了教体局和财政局在学校经费监管方面的职责,改革了学校经费监管机制,采取学校报账凭证(发票)由校长、分管财务副校长、校监办主任签字后,报学区审核汇总,学区报教体局计审股审核后入账的报账办法,简化报账程序,提高了资金运行速度,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学校。

为了切实发挥好教育督导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该县根据《教育督学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为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办公经费,聘任了9名专职督学,85名兼职督学,县财政列支办公经费30万元。制定下发了《武山县督学责任区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挂牌督学按照职责,对挂牌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学期入校督导至少2次,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向学校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年终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上报书面工作总结。同时,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学期组织开展两次专项工作督导,启动了每5年一轮的综合性督导,每年对10所中小学开展综合督导,并把督导情况及时向教体局进行反馈,教体局将督导反馈情况纳入年终业务工作综合考核,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