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雁宾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草原散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6—01

什幺是语文素养?笔者以为,最核心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看、会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构建平台超市,拓展课堂空间,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将学生在文本中的收获有效地拓展延伸到广阔的课外生活中去,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主动地探究文本以外的生活。

一、亲近文本

如何让学生亲近文本?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看和听,看视频、看图片,听感情充沛、张力很强的音乐,对文本有初步感知;二是说,看着课件说,联系生活说,寻找阅读积累说。让学生分小组从不同角度说,有人说生活,有人说想象,还有人说文学作品,最终引入课题,由进一步感知达到更好地感知。

一是看、听、说点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草原照片,配以歌曲《天堂》,让学生美美地看、美美地说,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眼中的草原、歌声中的草原、记忆中的草原,并联想楚楚心中的草原,由此引入课题《草原散章》。

二是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点出课题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补充,了解楚楚的散文创作风格:柔美和细腻的抒情,为品读文章的美和对比写作手法埋下伏笔。

二、走进文本

一是以读解文。语文课必须注重字词的随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具体语境,在自主合作中夯实字词基础。本文“小标题片段构思”的结构特点明晰,教师应让学生小组合作,在不同形式的读中重命小标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语权,平等交流,合作对话,选出有情趣、有韵味的词全班交流。一场“头脑风暴”让学生在标题拟定的趣味中进一步明确“片段构思”的结构特点,体味到作者柔美细腻的创作风格,感知文章结构美、画面美,从而较好地理解文本,为品读赏析打下基础。

二是品读赏析。《草原散章》全篇6章69段3300多字,教师在教学时采用“长文短教”的文本处理方式,选取最能体现作者风格的《胖草》一章,采用富有层次感的读:选读——研读——品读。由教师美美地配乐范读,让学生评价“好不好”,品味“哪儿好”,为教师纠错,与教师竞赛,试着美美地选读一两段。这样角色互换的多元评价方式,激起了学生读的愿望,那幺品析的钥匙就交给了学生,顺势进入研读阶段。让学生读文中喜欢的句段,听别人对自己喜欢句段的评价,说自己喜欢的句段好在哪里,能使学生品读归纳出名篇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如,同样是写草的文章,朱自清的《绿》富有人情味,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赋予草色彩动态感,而楚楚写出了草的天性和气质。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理解、重品味,也只有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才能与之共鸣,长此以往,听、说、读、写、做、思才不再是一句空谈。

三、走出文本

一是才智展示。笔者以草原为引,和学生一起归纳“十个美美地”文本解读方式,创设身边情境,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美美地展示自己发现的身边之美。笔者预设了“美美地演”,假设自己是导演,以小组为单位,拍一部草原电视记录片,每个小组拟定不同的片名,不同的场景,配以不同的音乐,拍摄不同的角度,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展示才能,张扬了个性。学生具体操作了“十个美美地”文本品读方法,借助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是抒写真情。细腻的情感来自于细致的观察,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大自然,发现湿地之美、丹霞之韵,抒发热爱家乡、积极向上的美好感情。教师将搜集和自己拍摄的湿地照片做成视频《湿地风景》展示给学生,然后请学生为《湿地散章》或《丹霞风情》选几处景拟写如“浓水”或“水是湿地的灵魂”一样的小标题,全班交流后尝试写其中一章,让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练笔。

初中学生的审美更侧重于感性的认识,因此笔者让学生们去看,多种形式熏陶感染学生,满足学生看的需求;让学生去听,满足学生听的需求;让学生去说,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满足学生语言表达的需求;让学生去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习惯的基础,满足学生读的需求;让学生去写,满足学生书面表达的需求;让学生自我评价,在“美美地学中”感知文章美,体验生活美,从而获得成功的快感,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以此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