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广海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会活动;重实效;

重参与;重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36—01

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引领下由全体同学或教师参加的有一定的主题或目的的班级会议。班会是小学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开展好小学班会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还有利于提升班集体的建设。班会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开展好主题班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重实效,提升班会的针对性

首先,要制订好计划。有的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时“临阵磨枪”,想起什幺是什幺,草率应付,从而使班会活动形同虚设,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对常规教育工作与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全盘考虑,做到心中有底、工作有序,根据学校全年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等制订出班级的年度、季度、月、周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提前确定每周主题,做好活动计划。

其次,要注重实际。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出发制订全面的班会课教学计划,切忌假、大、空式的唱高调、演戏作秀,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方式、有时间,务求实效。班会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开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和心理特点。如,可以考虑在每月出现的各种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建军节前夕设计各种形式的班会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

最后,要有的放矢。在班会前,班主任应做好调查研究,对学生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均应在班会中给予教育和引导,班会应该积极聚焦学生日常学习和思想状况的热点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上课不发言”、“自习课吃零食、聊天”、“作业不按时完成”等坏习惯,我们可以开展“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进而对症下药。

二、重参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学生尤其是班干部应该知晓班会课的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接受教育和参与活动的心理准备。班主任从开始策划时就应听取学生和班干部的意见,让班干部参与策划,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应该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班会课应尽可能让班干部来主持,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主任在这种活动中只能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主导或引导的成分可以多一些,帮助小学生制订班会的主题、内容;等到中年级,可以多半由小学生支持开班会,一些一般性的班会可以放手让班干部去策划、主持和实施;到了高年级,可基本由班干部组织召开班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最后,班会活动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鼓励小学生探索、思考、发现,不盲从、不轻信、不以讹传讹、不信谣传谣。通过思考和辩论,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横向思维的能力。同时,作为班主任,要鼓励小学生敢于发言,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纠正学生的从众心理,着力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现学生的才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竭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轮流做主角、当主持人,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班级的舞台上得到锻炼,激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三、重形式,提升班会的多样性

首先,形式要多样。班会的形式要丰富多样,不能一成不变,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满足他们好奇、求知的特点,进而增长小学生的才干,锻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一般来讲,班会的形式有主题班会、演讲、竞赛、座谈、辩论、讨论、野外活动、社会调查、成果汇报、文艺表演等。但班会不能徒有其表,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应该“形式服从于内容”,先确定主题和内容再敲定形式,进而选择最有实效、最能服务于内容的形式,从而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相辅相成。

其次,班会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要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要力戒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和单一不变的程式。要把健康向上的内容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主题班会课常开常新,多姿多彩。

最后,要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寓教于乐。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等所限,往往不易理解深奥的道理,这就需要班主任把班会的目的意义,寄寓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采取小品剧、演讲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