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大学生该如何管好自己的钱包?

不久前,浙江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求助,表示自己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提供1200元伙食费,其他购物的费用则另计。没想到这个费用令女儿很不高兴,反问她“是不是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此帖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大学生月消费到底是多少?月消费在什幺水平才是合理的?对于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这确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话题。

马上就要开学了,学生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长的问题。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有的学生每月1500元生活费还有剩余,而有的学生每月2000元生活费还吃紧,更有个别学生生活费每月高达万元。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分配生活费大学生普遍需要正视的问题,上好生活费这堂“财商课”十分重要。

大学生们走过了寂寞的高中,接触到了喧哗世界的边缘,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他们觉得钱不够花。盲目、攀比、追潮、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时有发生。而近年频频出现的大学生校园贷、信用卡透支、购买奢侈品等问题,都说明一些大学生连基本的控制力和财富认知力都没有,更何谈财商?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四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要学好财商,首先应认识到“钱从哪里来?”大学生的消费是否都必需由家长背负呢?作为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过得不够好,所以面对孩子的金钱要求,诸如“是否是亲生”的胁迫,家长们往往无从拒绝,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吞,宁愿自己省一点,也要让孩子舒心。但是大学生们都已是成年人,家长们在其学习期间保障了学费和生活费尚可说是理所当然,但是诸如娱乐、社交等费用,是否仍需无条件支付呢?学校有诸多兼职提供,如果你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要求,那幺请靠自己的双手得来。如果你尚不想辛苦地工作,那幺“节俭”也是一种理财。能够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将金钱保留在自己手中是合理规划消费的第一步,也是理财的第一步。花钱必要有经济依托,先存钱才能再花钱。当你在学校仍觉得物价高、压力大时,不妨想想支撑着一家老小生活的父母们是否更加辛苦?所以,大学生们不妨把生活费当作一堂“财商课”,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而不是一味地向父母伸手要钱。

其次,经过高考的压抑,跨过独木桥走在社会边缘的大学生们会很容易滋生懈怠心理,抛弃“学习”这个正宫,踏入“享乐社会”的偏院,这也和我国大学难进易出的体制有关。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应以学习为主,避免浮躁入世,盲目跟风,应更沉淀自己,理性消费,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现在很多大学已经设立了相关的财商教育课,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财商,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和危险规避技能。不少发达国家早已将理财课程列入基础教育,而我国广州某些中小学也早已开设金融理财课程。希望更多的地区能够将财商教育归入中小学教育中来,如此才能提高全民的财商,避免孩子们成为“财盲族”。